一、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原則上自告知之時起發生法律效力,但在附款有規定時自規定之時起生效。受領之時生效和即時生效的規則,是不能成立的。行政行為公定力、確定力、拘束力和執行力的發生時間,一般為告知之時。這是各國行政法上的通行做法。
特征:
1、行政行為是執行法律的行為,任何行政行為均須有法律根據,具有從屬法律性,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或授權,行政主體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為。
2、行政行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這是由立法技術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廣泛性、變動性、應變性所決定的。
3、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具有單方意志性,不必與行政相對方協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為中,在行政合同的締結、變更、解除與履行等諸方面,行政主體均具有與民事合同不同的單方意志性。
4、行政行為是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帶有強制性,行政相對方必須服從并配合行政行為。否則,行政主體將予以制裁或強制執行。這種強制性與單方意志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行政行為的強制性,就無法實現行政行為的單方意志性。
5、行政行為以無償為原則,以有償為例外。行政主體所追求的是國際和社會公共利益,其對公共利益的集合、維護和分配,應當是無償的。當特定行政相對人承擔了特別公共負擔,或者分享了特殊公共利益時,則應該有償的,這就是公平負擔和利益負擔的問題。
所謂主體合法是指作出行政行為的組織必須具有行政主體資格,能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行為,并能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根據中國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能夠成為行政主體的是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并且該行政主體應當是依法設置的行政機關或是依法被授予行政職權的組織。
由于行政行為通常是由行政主體的具體工作人員實施的,因此這些工作人員應具備法定條件,才能保證行政行為的合法有效性。另外,主體合法除了要求行為主體必須是行政主體以外,還要求其行為必須在權限范圍內。若行政主體的行為超出其權限范圍,則其行為不合法。
內容合法
二、應停止執行具體行政行為的清行有哪些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44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
(一)被告認為需要停止的;
(二)原告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并且停止執行不損害社會性公共利益,裁定停止執行的;
(三)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
以上就是關于這些問題的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您需要關于這方面的幫助,律霸網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自己是保證人沒錢了可以不履行擔保責任嗎
2021-03-21施工損毀道路致行人損害應該由誰擔責
2021-01-23詐騙中初始獲利的投資者是否應返還
2021-02-26農村房產買賣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21仲裁調解后需要開離職證明嗎
2021-02-11請律師打官司怎樣付費
2020-11-22不動產證是哪三證合一
2020-11-15開假匯票承兌5萬如何處罰
2021-01-02多人居間合同怎么簽才有效
2021-01-29效力待定合同是否履行
2020-12-21住房公積金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6工亡的待遇是什么標準
2021-02-18如何理解勞務派遣用工是一種補充用工形式
2021-03-02飛機延誤險怎么理賠
2021-03-16人身保險合同主要條款有什么
2021-02-21人壽保險理賠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6平安保險車禍理賠手續
2021-01-18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0-12-16車撞犬引發的保險理賠問題
2021-01-05強制保險過期了會怎么處罰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