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案例告訴我們,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公民的民主法制觀念日益提高,尤其是部分富有正義感的公民,在發現行政機關違法行政侵害公共利益時,不再沉默,而是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主動與違法行政行為或不作為作斗爭,以求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這類訴訟因其具有糾正公共性違法行政行為、保護公共利益等特性,而被冠以行政公益訴訟之名。所謂行政公益訴訟,一般意義上是指當行政機關或其他公權性機構的違法行政行為或不作為對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時,法律容許無直接利害關系人(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為維護公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制度。
行政公益訴訟形式在我國目前還未被立法者所承認,但通過對西方法治國家行政公訴制度的考察和法理思考可知,在我國建立行政公益訴訟制度有理論之基礎,現實之需要,也是國際上訴訟制度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在立法上確立行政公益訴訟制度己勢在必行,而首當其沖的就是要解決原告資格問題。僅以上述案例為證,對于這樣以實際行為維護公共利益的公民,我們應為之叫好,然而對于訴訟的結果卻不得不感到一絲遺憾,該案例最終以法院認為原告不符合主體資格為由被駁回訴訟。究其原因可以發現:行政機關未能履行或依法履行法定的職責,其行為無疑是可“責難”的,但法院的做法也無可厚非,因為按照我國現行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即使行政機關的這種違法或不作為可以屬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但當事人與之并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因而法院否定原告資格在形式上完全合法。殊不知法院這種認為只有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違法侵害的人才具有原告資格的認識,卻在實質上忽略公共利益的存在,關閉了對這些權利的救濟之門。很顯然,這種“直接利害關系人”的理論已經不符合我國法治社會的發展進程,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縱觀世界各國行政公益訴訟的發展史,可以發現公益訴訟實質上就是原告資格不斷放寬、公民提起行政訴訟的通道越發暢通的產物。
一、對域外制度的考證。
在西方國家,其公益訴訟制度發展比較成熟,我國要在立法上確立行政公益訴訟制度,就應當尋求其成功和值得借鑒之處,以促進我國行政公益訴訟原告資格理論和實踐的發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中不可抗力條款應包括哪些
2020-11-21醫療賠償協議書怎么寫
2021-01-10侵權責任糾紛學生能否適用城鎮標準
2021-02-08房產繼承公證程序
2020-11-24農村田里燒草一般罰款多少
2020-11-17民事訴訟需要哪些花費
2021-03-25婚姻關系如何順利解除
2020-11-12如何確定被繼承人的債務范圍?
2020-11-24家長把學生打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6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04實習期間的駕照可以租車嗎
2020-12-28雇傭關系怎么進行解除
2021-02-26保險公司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2-01什么是以房養老
2021-01-24貿易保險之貨物運輸保險涉及的風險
2020-11-19家庭財產保險
2021-01-13保險合同是諾成性合同嗎
2020-11-12重復保險如何賠付
2021-02-08公眾責任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6摩托車沒有保險發生事故有多少責任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