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國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公民與案件應當有直接的利害關系,或者法律明確規定的幾種對爭議權利有管領、保護之責的人才能起訴。這種規定無疑阻礙了公民提起公益訴訟的途徑,在法律層面上剝奪了公民提起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
公益訴訟的目的在于保護或者恢復受到侵害的公共利益,根據公共利益的特點,公共利益是與不特定的多數人相關的,因而不得限制人們維護公共利益的權利,不能阻斷通向正義之途。因此,凡本國公民,在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時,均有權以原告身份提起訴訟。事實上,多數建立了公益訴訟制度的國家也采取了類似的規定。
(二)社會團體
在公益訴訟中,有權提起訴訟另一類重要主體就是社會團體。由于社會團體依法成立,具有團體的章程,具有個人不可比擬的良好組織性、法律性,由社會團體作為原告起訴比之公民原告同樣具有優勢。社會團體成為公益訴訟的原告,概括有兩大類情況,其一,就是該社會團體為目的性法人組織,他的設立就是為了保護某種特定的公共利益,或者其章程中就有以保護某一公共利益為宗旨之一,當該利益受到侵害時,其就可依法以原告資格起訴;其二,是該社會團體雖然不具備法定的公益訴訟原告的資格,但是,根據權利主體的授權,以協議方式取得了原告資格。
(三)檢察院
關于在我國應否建立檢察機關提起民事訴訟的爭論,理論界的意見尚未統一,但在實務中已經開始了這一訴訟形式的探索,自1997年河南省方城縣檢察院首次以國家的身份作為原告提起民事訴訟以來,至2003年,全國發生的類似案件已有上百起。在國外,檢察院通過提起訴訟來保護公共利益的現象亦不鮮見。
但是,檢察院作為國家檢察機關,其主要是為了保護國家利益,其提起公益訴訟應受到限制。對于下列公益訴訟案件檢察院才有權以原告資格提起訴訟:第一,侵犯公共利益,同時又侵害了國家利益的案件;第二,所侵害之公共利益涉及到本國所有的人或者地域特別廣闊的,例如在唐*江訴佳-能(香港)公司一案中,該案就是檢察院和公民個人都可以作為原告的案件;第三,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決定,在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時,以原告資格起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同居關系是否連帶賠償
2021-03-10出版社抄襲侵犯什么權
2020-11-30交通事故全責被訛怎么辦
2021-01-13交通事故雙方負同等責任如何處理
2020-11-22個人可以債務重組嗎
2021-02-19老人的贍養費標準
2020-11-18離婚夫妻贍養費標準
2021-01-11如何認定非道路事故
2021-03-01工傷賠償標準2020年
2021-01-04購房訂金可以退嗎?購房訂金和購房定金有何區別
2021-01-25勞動合同未到期補償金多少
2021-02-06異議代簽名保險公司是否要賠
2021-01-28保險公司員工年終工作總結范文
2021-01-08意外死亡沒有報警保險可以理賠嗎
2020-12-28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范圍
2020-12-21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1-18開車撞傷路人保險人只賠醫保部分怎么辦
2020-12-22保險公司誘導投保人相似補償型保險產品怎么辦
2021-01-16投保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2-19什么是被投保人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