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行政訴訟證據規則確立完善
證據是程序的靈魂。[1]作為證據制度重要組成部分的證據規則,是人民法院依法查明案件事實的根本途徑和重要保障,在庭審訴訟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遺憾的是,證據規則在庭審方式改革初期未能引起大家的關注和重視;隨著庭審制度改革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地認識到,缺乏證據具體適用規則是影響和制約我國當前審判方式改革難以取得突破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最高法院在《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摸索公開認證的條件和方法,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確立和完善證據適用規則。
一、證據規則的涵義、性質與特征
什么叫證據規則?對于證據規則內涵的理解,國外學者存在著不同的認識,主要有兩類:一是認為證據規則是適用于庭審時證據提交的標準。[2]二是認為證據規則是決定一個事實認定者在解決這些事實問題時可以使用什么材料。[3]這兩種認識,共同表達了可采性是證據規則的核心問題,但各自表達的角度和側重點不同。事實上,證據的可采性問題,具體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證據的采用標準,二是證據的采信標準。所謂證據的采用標準,是指在訴訟活動中決定當事人或其他有關人員提出的證據能否被法庭采用所依據的準則。在這個問題上,不同國家的法律規定并不完全相同,而且不同國家的證據學者研究和闡述這一問題的角度也不完全相同。所謂證據的采信標準,是指在訴訟活動中決定法庭或法官在判斷被采用證據證明大小而決定其能否被采信所依據的準則。[4]
證據的采用標準和采信標準是兩個密切相關的概念,但證據的采用標準并不等于采信標準,兩者存在本質區別:前者指證據能力,即被法律允許作為證據的資格,后者指證據的證明力,即證據所體現的證明價值大小與強弱程度;前者反映的是證據形式要件,后者反映的則是證據的實質要件。決定一個證據能否被采用所依據的是證據法上的一般原理和有關規則,它并不要求裁判者相信其內容必須屬實。至于可以采用的證據是否可靠以及具有多大的證明價值,則要由裁判者作再進一步的評價,而這正是證據采信標準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證據的采用標準和采信標準反映的是認證前后兩個不同階段的內容,而且這兩個內容在認證過程中具有不可逆轉性。換言之,采用的證據不一定都是采信的證據,具備“證據資格”的證據不一定都是作為定案根據的證據,但作為定案根據所采信的證據必須是被法庭所采用的證據,必須是具備證據資格的證據。[5]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探望權可以拒絕嗎
2021-02-23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繼承
2021-01-22行政機關凍結銀行存款可以不通知當事人嗎
2021-02-28拖欠物業費如何處理
2021-03-04學校應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021-02-28購買回購房時的證件在哪里辦理,辦理流程是什么
2021-02-25保安合同終止要留存多久
2020-12-28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不足怎么辦
2021-02-26勞動爭議處理機關是如何處理因養老保險而引起的勞動糾紛
2020-12-07意外傷害保險及其類別
2020-12-08保險公司報備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1-29保險合同成立后哪種人可以憑自己的意愿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28報案不及時擅離現場,查不清事故原因保險公司能否賠償
2021-03-05交強險是什么,它與第三者責任保險的區別
2020-11-21理賠金給付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1準保戶的開拓步驟
2021-01-20土地流轉需要注意的常見問題有哪些
2021-01-13回遷房和拆遷安置補償協議中的面積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6澄海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28企業拆遷評估報告太低怎么辦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