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經濟市場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應運而生,了解什么是法人,什么是法人代表與其所需要承擔的風險與責任就很重要了。下面,小編我將針對物業公司法人代表風險有哪些及如何規避這一問題整理一些相關的法律知識。
一、概念
法人代表是指根據法律,其行為被視為法人的行為,其行為所產生的一切法律權利和義務由其所代表的法人享有和承擔的人。
法人代表一般是指根據法人的內部規定擔任某一職務或由法定代表人指派代表法人對外依法行使民事權利和義務的人,它不是一個獨立的法律概念。
法人代表依法定代表人的授權而產生,沒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權,就不能產生法人代表。作為民事權利主體的法人,其法人代表可以有多個。法人代表對外行使權力都要受到法定代表人授權的限制,他只能在法定代表人授權的職責范圍內代表法人對外進行活動,他的行為不是法人本身的行動,而是對法人發生直接的法律效力。
法人代表是指根據法律,其行為被視為法人的行為,其行為所產生的一切法律權利和義務由其所代表的法人享有和承擔。
二、分類
根據產生方式,法人代表有三大類:
(1)法定代表人
其行為無需另外的確認和授權,既可被認為是法人的行為
(2)法定代理人
即根據法律規定,在特定條件下,通過一定手續或外在表現形式,其行為視為法人的行為,如法人終止時的清算組
(3)授權代表
根據書面或者非書面協議,或者根據民法的表見經歷的形式,其行為被視為法人的行為。如聘請之律師,法人營業時的營業員,銷售代表、總經理等。
三、法定職責
根據《民法通則》第三十八條的規定,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組織章程規定 ,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
關于法定代表人的職責,《民法通則》第四十九條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除法人承擔責任外, 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 超出登記機關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二) 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三) 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四) 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后,擅自處理財產的;
(五) 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六) 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所以,法人代表是法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公司)從事民事活動,成為法人代表后,其自然人格即被法人吸收,其以法人代表的身份進行的民事行為所承擔的責任都由法人承擔。但行使與法人代表身份無關的民事行為而承擔的責任由自己承擔,法人代表行使代表權違反法律法規,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四、法定資格
(1)法定代表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有企業所在地正式戶口或臨時戶口;
三)具有管理企業的能力和有關的專業知識;
四)從事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
五)產生的程序符合國家法律和企業章程的規定;
六)符合其他有關規定的文件。
(2)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不得擔任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一)因違法經營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原法定代表人,自決定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滿三年的;
二)因經營管理不善被依法撤銷或宣告破產的企業的負有主要責任的法定代表人,自核準注銷登記之日起未滿三年的;
三)刑滿釋放、假釋或緩刑考驗期滿和解除勞教人員,自刑滿釋放、考驗期滿或解除勞教之日起未滿三年的;
四)因從事違法活動被司法機關立案調查,尚未結案的;
五)各級機關(包括黨的機關、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在職干部和軍隊在職現役軍人;
六)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不能擔任企業領導職務的。
五、一般風險
(1)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責任。《公司法》第二十條規定: “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公司法》第六十四條規定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于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2)民事賠償責任:在民事責任中,法定代表人的責任屬于法定責任,不能以內部約定對抗法律規定的違法責任。
1.因經營過錯向公司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果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履行職務過程中存在過錯,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法定代表人應當對公司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例如,公司法定代表人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失職產生的賠償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58條規定:“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法人對第三人承擔責任后,可以追償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工作人員的賠償責任。
2.法定代表人作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法律責任。法定代表人作為董事、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3)個人可能面對種種行政責任,甚至刑事制裁。
1. 我國《民法通則》49條規定:“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指的是企業、公司)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個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超出登記機關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2 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3 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4 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后,擅自處理財產的;
5 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6 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2 .根據我國《刑法》第三十一規定:“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刑法》危害稅收征管罪“偷稅罪”、“逃避追繳稅款罪”、虛開增值稅發票罪。此外,我國《刑法》中也有許多關于單位犯罪的規定,對單位犯罪實行雙罰或者單罰,在這種情況下,法定代表人就有承擔法律責任的職務風險例如: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挪用資金罪、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等。根據我國《刑法》第三十一規定:“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該法條明確了在單位犯罪時,除追究單位責任時,還要追究單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而并沒有嚴格限制在單位法定代表人的范圍內。因此如果掛名法定代表人和實際負責人之間存在相關協議約定掛名法定代表人不實際管理單位,則如果單位被追究刑事責任,與掛名法定代表人無關,應該由單位的實際主管人員或者直接責任人承擔相應的責任。
3. 有許多單位犯罪是要法定代表人或直接負責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涉及很多,如重大生產事故、經濟犯罪、雇童工等,但是不構成犯罪的話,一般的行政處罰是不會要求法定代表人負責的。
刑事責任方面:刑法中有很多關于單位犯罪的條文,單位犯罪實行雙罰或者單罰,都要處罰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4)法定代表人作為公司股東或者股份公司發起人的法律責任
第二十八條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
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第八十四條發起人不依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應當按照發起人協議承擔違約責任。
(5)法定代表人將來在自己進行自主創業方面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企業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規定》:有下列情形的不能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擔任因經營不善破產清算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經理,并對該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自該企業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三年的;”“擔任因違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并對該企業違法行為負有個人責任,自該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
六、物業公司法人代表風險
(1)物業管理中主要風險類型
一)自然災害類,如臺風、暴雨、雷電、洪水、地震等。
二)公共安全類,如火災、重大治安刑事案件、交通事故、人員傷亡、群體性中毒或傳染病、搶劫、打架斗毆、盜竊案件等。
三)安全生產類。如大面積突發性停電、停水事故、浸水(跑水)、重大設備安全事故、電梯困人、煤氣或有毒氣體泄漏等環境污染事故等
四)社會影響類。如業主重大投訴已受到政府有關部門干涉、影響公司聲譽或由媒體曝光造成負面影響等。
(2)規避
利用風險管理方法:有效的風險管理是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處理、實施與監控等幾個環節繼續進行、反復循環、不斷改進的過程。
集中方法:1.保險。這是風險轉移的最主要方式。
2.合同轉移。物業公司可以通過與他方訂立合同,當發生損失時,由接受方負責承擔損失。
3.損失控制。
4.風險分散。
5.風險自留。
6.風險避免。
(3)物業管理活動中常見的五大風險及其防范措施。
一)車場管理
業主的車停在車場,如果發生被盜或者被損壞,物業公司承擔賠償責任。目前物業管理企業收取的停車費到底是車位使用費(服務費)還是車輛保險費,至今還是法律界爭論的問題。
防范措施:1.硬件:車場管理系統維護保養到位、及時升級
2.軟件:加強員工培訓、嚴格管理。
3.如果業主要求對車輛承擔保管責任,物業公司與業主必須簽訂車輛停放協議,明確相互責任,收取適當費用
二)消防安全
大廈(小區)的消防設施配置不完善,存在安全隱患。
防范措施:1.嚴格交接驗收程序,把好接管關。
2.督促開放商完善消防設施。
3.與業主簽訂消防安全責任書,增強業主的消防意識。
三)財務偷盜
非物業管理區域偷盜責任誰來承擔?
1. 合同中應明確約定“物業公司不承擔業主的財產人身安全的保管保險責任。”
2. 安全管理措施要到位,各種應急處理方案健全,并經常性對員工進行培訓,確保管理無漏洞。
3. 向業主宣傳相關物業管理知識。
四)業主欠費
1.在《業主規約》中明確對欠費的處理辦法,做到有章可循。
2.制訂《費用催繳程序》,嚴格按程序進行了催繳。
3.了解租戶經營狀況,對惡意欠費的租戶加強監管,不允許隨便搬出物品,同時要告知業主,如果租戶欠交費用,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業主應承擔責任。
4.向業主公示物業管理范圍,明確物業公司的責任。
5.了解欠費的真正原因,對癥下藥。組織社區活動,密切與業主的關系。
五)高空拋物
1.盡職盡責。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相關區域的環境衛生和秩序。
2.加強對住戶的宣傳教育。
3.保護現場,積極搶救傷者,并及時向有關政府部門報告。
現今,企業中的法人代表人有著很大的權力,能夠在不經法人認可的情況下,做出代表法人發出的行為,這就意味著,在擁有眾多權力的反面則是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公司法人有什么權利,哪些人不得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公司倒閉法人代表應承擔什么責任
公司法人的責任和義務有什么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暫住證過期3個月怎么辦
2020-11-14農村賣房協議書是什么樣的
2021-03-08無證醉駕怎么處罰2020,處罰標準是什么
2021-02-27工地自用儲存柴油公安部門如何處罰
2021-01-03夫妻債務償還案
2021-03-16已登記的地役權首次登記需要的材料
2020-11-26侵犯承包經營權糾紛案件是否必經行政確權前置程序
2021-01-11勞動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5怎么申請復印勞動仲裁庭審記錄
2021-03-08公益崗糾紛是否勞動爭議
2021-01-10再保險合同的分類具體有哪些呢
2021-03-22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有多久
2021-02-13為什么會出現保險公司的賠款少于車禍事故實
2020-12-17保險合同的當事人有哪些
2021-02-04購買保險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08關于保險受益人的順序
2021-02-03土地流轉金遲遲沒有到賬,農民又該如何維護自己參與土地流轉的合理收益
2021-01-242020年全國的拆遷補償方案是統一的嗎
2021-01-01在自家承包地搭建大棚是否違法
2020-12-07小產權房拆遷應如何獲得補償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