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故處理程序有哪些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解決醫療糾紛的方法有醫患雙方協商調解、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和向法院提起訴訟三種途徑。而現實中,訴訟往往是醫患雙方解決糾紛的首選途徑,患方在醫療糾紛中如何訴訟進行法律上的指導。
1、訴前準備工作。醫療糾紛發生后,患方應第一時間和醫務科聯系、投訴,要求復印診療病歷,并會同醫方代表一起共同封存病歷(包括診治病歷、住院病歷、手術同意書、會診討論記錄等所有資料),向醫務科索要《醫療糾紛投訴表》回執。完成上述工作后,患方便可選擇適用何種法律方式解決糾紛了。
2、訴訟。提起訴訟后,法院會安排時間進行第一次開庭,該次開庭主要確認醫患雙方的訴訟主體資格、對雙方提交的病歷資料進行質證,經過質證的病歷將在第一次開庭后由法院移交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鑒定。所以在首次開庭這一階段患方應把握好機會,認真仔細審查病歷資料的真實性、規范性、完整性,盡可能將對自己不利的病歷資料排除出有效證據之外。
3、醫療事故技術鑒定。這是醫療糾紛處理程序中最重要的一環,它決定了整個醫療糾紛訴訟的大局。
4、賠償款的確定。醫療事故鑒定結果出來后,如認為構成醫療事故,患方可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確定賠償款項,但要考慮到醫方的診療行為和患者出現的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多大的因果關系,來確定醫方應承擔的責任。如某患者被確診為癌癥晚期,死亡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實,盡管醫方的診療失誤加速了患者的死亡,但如要求醫方對患者的死亡負全部賠償責任也是不合理的,法院也不會支持。所以患方應實事求是的分析醫方過錯程度來確定賠償額,避免盲目索賠,導致自己承擔過多的訴訟費用。在更多的時候,醫療鑒定結論是認定醫方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這種情況下患方應如何索賠呢?本律師認為患方可靈活應用《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有關原則,舉證證明醫方的診療行為存在瑕疵并給患者造成人身損害的后果,以人身損害為由提起索賠。
醫療糾紛訴訟和普通民事訴訟不同,醫學原理和法律適用之間能否靈活運用,是患方能否得到最大利益保護的關鍵。所以,醫療糾紛訴訟中患方應考慮聘請一位精通醫療糾紛處理的律師代理相關法律事務。想要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費是由哪一方出的
2021-02-13二手房交易中陰陽合同的效力
2021-02-11收取支票時需要提防哪些“支票陷阱”
2021-02-23合伙財產質押的主管機關是誰
2021-02-12法院出的調解書無法執行怎么辦
2020-12-18兩高聯合出臺危險駕駛罪司法解釋
2021-02-08一般代理可以調解嗎
2021-02-14如何確保售樓書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06試工期階段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3-07頂替別人上班能否確認勞動關系
2021-03-17勞動調解應該去哪
2021-03-10收取違約金的勞動爭議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31如何選擇定期壽險或終身壽險
2020-12-22關于終身人壽險的相關知識
2020-11-11經驗介紹:紐約人壽的壽險分銷與專業代理
2020-12-17火災意外險如何賠償
2021-01-04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上訴案
2021-01-12人身保險合同中止后可以繼續嗎
2021-03-12一般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1-25學生校門口被撞傷,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