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制定法律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在合同的履行中,為了使當事人可以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國家規定了抗辯權的行使,當對方的請求有明顯使自己遭受到損失的可能時,可以拒絕履行合同,對抗對方的請求。在債權債務合同中,擔保人也可以行使抗辯權,那擔保人不安抗辯權是否可以行使?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一、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
合同法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
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二、擔保人不安抗辯權是否可以行使?
保證人發現債務人已無償還能力,能否履行不安抗辯權,僅僅是無償還能力這一個條件,保證人不能行使不安抗辯權。 保證人可以行使的抗辯權為先訴抗辯權。
《擔保法》第17條規定:“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并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得行使前款規定的權利:
(一)債務人住所變更,致使債權人要求其履行債務發生重大困難的;
(二)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中止執行程序的;
(三)保證人以書面形式放棄前款規定的權利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5條規定:“擔保法第十七條第三款第(一)項規定的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發生的重大困難情形,包括債務人下落不明、移居境外,且無財產可供執行。”
從以上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來看,擔保人不安抗辯權是不能行使的。根據法律的規定,擔保人可以行使的是先訴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在雙務合同中被經常使用到,而擔保人更多地則是行使先訴抗辯權,在債務人并未被法院強制執行債務的償還前,擔保人可以拒絕履行擔保義務。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什么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已經抵押的商品房可以銷售嗎
2020-11-23如何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2020-12-29使用童工造成童工傷害如何賠償
2020-11-22農民工死亡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訴訟時效屆滿能否重新確認債權的幾個批復附解析
2020-12-04怎樣確定贍養費標準,贍養費包含哪些費用
2021-02-28民事案件
2020-12-24交通事故索賠程序
2021-02-21婚內協議書需要公證嗎
2021-03-05小孩商場電梯受傷賠償應該找誰
2021-03-07集體合同與勞動合同有哪些不同?
2020-11-08員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2競業限制期間可否申請專利
2020-12-30競業限制是先仲裁還是先起訴
2021-03-22企業單方變崗調薪的行為應該如何認識
2021-01-242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2-21保險理財產品有的種類
2021-01-22對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的理解
2020-11-21人身保險新型產品包括哪些?
2021-02-08保險合同對于違法行為是否免責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