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制定法律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在合同的履行中,為了使當事人可以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國家規定了抗辯權的行使,當對方的請求有明顯使自己遭受到損失的可能時,可以拒絕履行合同,對抗對方的請求。在債權債務合同中,擔保人也可以行使抗辯權,那擔保人不安抗辯權是否可以行使?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一、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
合同法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
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二、擔保人不安抗辯權是否可以行使?
保證人發現債務人已無償還能力,能否履行不安抗辯權,僅僅是無償還能力這一個條件,保證人不能行使不安抗辯權。 保證人可以行使的抗辯權為先訴抗辯權。
《擔保法》第17條規定:“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并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得行使前款規定的權利:
(一)債務人住所變更,致使債權人要求其履行債務發生重大困難的;
(二)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中止執行程序的;
(三)保證人以書面形式放棄前款規定的權利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5條規定:“擔保法第十七條第三款第(一)項規定的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發生的重大困難情形,包括債務人下落不明、移居境外,且無財產可供執行。”
從以上不安抗辯權的行使條件來看,擔保人不安抗辯權是不能行使的。根據法律的規定,擔保人可以行使的是先訴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在雙務合同中被經常使用到,而擔保人更多地則是行使先訴抗辯權,在債務人并未被法院強制執行債務的償還前,擔保人可以拒絕履行擔保義務。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什么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非法行醫的危害有哪些
2020-12-18未經股東會決議能否變更法人
2020-12-13域名商標的保護期限是多少年
2020-12-18合伙人違反合伙協議的,應當依法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31結婚有哪些正常收費
2021-03-08人傷事故出院后先去交警大隊還是保險公司
2021-01-12第三方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1-03-17民政管土地糾紛嗎
2020-12-18履行勞動合同的原則
2020-11-15先通知解除合同還是直接起訴解除合同
2021-03-16雇傭合同是否屬于勞務派遣
2020-12-18勞務關系是否使用侵權責任法
2020-11-20航空飛機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1-01-05保險的特點都有哪些
2021-02-13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弄清免責條款 保險合同上沒簽字鬧糾紛
2021-03-06保險公司推定為全損車主可以賣車嗎
2020-12-22保險法司法解釋一有什么內容
2021-02-05房屋拆遷安置權可以轉讓嗎
2020-12-04拆遷安置房如何納稅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