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聽說過法律中的抗辯,可能也聽說過抗辯權,但是如果將抗辯和抗辯權放在一起,大家可能就很不容易分清楚兩者了。實際上兩者是不同的,也是有差異的,兩者表達的意思也是不同的,一種說的權利而例外一種說的過程,但是兩者的具體的區別究竟在哪,可以隨小編一起到本文進行了解。
一、抗辯和抗辯權的概念是什么
抗辯是一個程序法上的概念,其產生于羅馬法的訴訟程序,并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為今天既可用于訴訟或仲裁程序中、又可用于訴訟或仲裁程序外的對抗制度。民法學者討論抗辯時,多是從實體的角度出發,將抗辯分為權利障礙的抗辯、權利毀滅的抗辯和抗辯權。其實,抗辯的種類不止限于實體法上的抗辯,程序法上的抗辯亦不失為抗辯的類型。當事人在訴訟或仲裁中對管轄權提出異議、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提出異議、對當事人的主體資格提出異議、對證據的效力提出異議,都是程序抗辯的手段。一般認為,程序法上的抗辯分為兩種:其一是證據抗辯,即對證據的形式、證據的來源、證據的內容、證據的證明力等提出抗辯意見;其二是妨訴抗辯,即除證據抗辯之外的其他程序抗辯方式,訴訟或仲裁中的程序異議都是表現為防御手段的程序抗辯。訴訟或仲裁中的抗辯不全體現為程序抗辯,實體抗辯也被大量使用。就實體抗辯而言,其一,在針對訴爭事實提出的異議成立的情況下,都足以影響請求權的內容并進而會影響請求權的實現,或者因訴請一方主張的事實不成立而導致請求權不存在,或者因該事實得不到法律的積極評價而導致請求權消滅,還有可能因該事實不完全成立而導致請求權內容發生變化;其二,還有一種實體抗辯,雖然會影響到請求權的實現,但卻不會影響請求權的內容,這便是抗辯權。
抗辯權是德國學者創造的概念,它是針對請求權的防御權,沒有請求權,也就無從談起抗辯權。這說明抗辯權是一種被動的權利,且其行使總是后于請求權的行使。我國《擔保法》給抗辯權下了很好的定義:抗辯權是指債權人行使債權時,債務人根據法定事由,對抗債權人行使請求權的權利。這一定義是針對債權請求權所下,在物權請求權場合,抗辯權也有適用的余地。與其他實體抗辯方式一樣,抗辯權既可在訴訟或仲裁中使用,也可在訴訟或仲裁外被援引,只要在對方提出請求權主張時行使抗辯權,在抗辯權成立的情況下,就可實現阻卻請求權實現的效果。
二、抗辯和抗辯權的關系是什么
在訴訟上,當事人對于原告請求主張的事實,其反映態度不外有以下四種:即陳述(無該事實-否認)、不知或不記得有該事實、承認該事實(自認或先行自認的承認)、或不為任何陳述(不爭執)。而對于自認往往伴有附帶陳述而主張其他事實或權利來對原告的請求進行對抗,這就是抗辯。所以,在民事訴訟中,所謂抗辯,是針對請求權提出的一種防御方法,是指當事人通過主張與對方的主張事實所不同的事實或法律關系,以排斥對方所主張的事實的行為。
我國有學者認為,抗辯可分為三類:
其一、權利障礙的抗辯,即主張原告之請求權,基于特定的事由而自始不發生。例如法律行為的當事人無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人所訂立的合同未得法定代理人追認;合同內容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合同內容違反社會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無權代理未得本人追認;合同不成立和自始客觀給付不能。
其二、權利毀滅(或消滅)的抗辯,即主張原告的請求權雖一度發生,但其后因特定事由已歸于消滅。例如,已清償及代物清償;免除;混同;給付不能;提存。有人認為,抵銷和撤銷權的行使也屬于權利毀滅的抗辯。對此,我們將在后文中進行分析。
其三、抗辯權,即被告對于原告之請求,有拒絕給付之權利。
上述前兩類抗辯,學說上稱為訴訟上的抗辯。后者稱為實體法上的抗辯權。在德國,訴訟上的抗辯被稱為不需要主張的抗辯,實體法上的抗辯權被稱為需要主張的抗辯。無需主張的抗辯,在民法上主要表現為否定性抗辯,即否認請求權形成或存續合理性的抗辯,具體分為阻止權利效力發生的抗辯和消滅權利效力發生的抗辯。需要主張的抗辯,是一般不排除請求權本體,只暫時或永久性阻礙其行使效力的抗辯。學理上對這些抗辯又分為延遲性抗辯權和排除性抗辯。
我們認為,學者們把權利障礙的抗辯和權利毀滅(或消滅)的抗辯稱為訴訟上的抗辯并不科學,在邏輯上不夠清楚。因為作為實體法的抗辯權也主要在訴訟中提出,抗辯權的行使必須在訴訟中主張或至少必須以各種方式將其抗辯權導入到訴訟程序中去。那么,實體法上的抗辯權為什么不能稱為訴訟上的抗辯呢?我們必須注意到,在民事訴訟上,使用的抗辯概念的含義更廣,它包括實體法上的抗辯,還包括程序法上的特有的抗辯。
應當說,依實體法上抗辯權所為的訴訟上抗辯和依權利毀滅的抗辯及權利障礙的抗辯所為的訴訟上的抗辯,均為以實體法為基礎的抗辯,應均稱為實體法上的抗辯。程序法上特有的抗辯,是指當事人主張與實體法上的事項沒有關系的事實或事項以排斥相對方的請求。它完全與實體法抗辯無關,屬于程序法上的法律強制形式,是程序性行動的合理根據。程序法上特有的抗辯有妨訴抗辯和證據抗辯兩類。前者指被告舉證證明本訴不合法或訴訟要件欠缺,拒絕對原告的請求進行辯論。通常系被告作為向法院聲明以裁定駁回原告之訴的理由而主張。有人認為,訴訟要件的存否,原則上屬于法院的職權調查事項,不以被告的主張為必要。因此,此時被告的主張,不過具有促使法院發動職權的意義,不適于給予抗辯之名。后者指當事人舉證證明相對方提供的證據不合法、不真實或缺乏證明力,要求不予采納。但證據方法的調查或不調查屬于法院的職權,同時證據力的有無亦委之于法院的自由心證,證據抗辯僅為當事人陳述證據上的意見的一種法律上的陳述而已,并非真正的抗辯。我們認為訴訟要件不存在或被告提出證據抗辯理由,也是對原告請求權的一種防御方法,所以將其稱之為抗辯也未必不可。對這一點,德國學者也認為:“民訴法中也使用‘抗辯權’一詞。在偶然的情況下,這個詞代表與民法中的抗辯權一樣的意思(德國民訴法典第305條),一般情況下則是指另一個概念。從德國民訴法第274條‘訴訟阻卻’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一點。這一概念產生于第283條‘舉證抗辯’和第278條、第146條‘防御方法’的抗辯,據此看來,民訴法中的抗辯(即本文中所指的程序法上特有的抗辯)是一種用以阻卻原告的防御方法,而與被告是否具有民法中的抗辯權無關。”
抗辯介紹的是法律的過程,而抗辯權和請求權是相對應的,是法律賦予大家的一種權利,大家行使抗辯權對不認可的結果進行抗辯。同時在抗辯的過程中大家應該依法行駛抗辯權,行駛抗辯權的過程必須符合法律規范,超越法律規定行駛抗辯權也是無效的。
什么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行使怎么確定
知識產權侵權行為認定及抗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我國對于銷贓拘留多久
2020-12-19法律援助范圍
2021-03-16企業改制上市必須選中介機構嗎
2020-12-31對違法使用區塊鏈信息服務用戶采取哪些措施
2020-11-24債務人能否以法院對夫妻債務的處理結果對抗債權人
2020-12-28判決書是否屬于個人隱私
2020-12-11證券監督管理權限
2021-02-14房屋租賃合同不蓋章按手印可以嗎
2020-11-27關于放棄繼承權的特別規定
2021-02-21交通事故鑒定責任還需要繳費嗎
2021-01-30公司支付給個人勞務費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0-12-28拼裝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由誰賠償
2021-02-07車險索賠小技巧
2021-03-10車禍死亡保險理賠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30投保人在投保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19沒資格證開車保險陪嗎
2020-12-03侵權糾紛能否列保險公司為被告
2021-02-11什么是兼業保險代理人
2021-01-30投保人在保險投保時怎樣做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1-02-13續保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