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訴訟過程中,如果權利人行使其請求權,那么,相應的義務人是享有拒絕其請求的權利的。對于這個拒絕的權利,就是法律上規定的抗辯權??罐q權在法律上有不同的類型,當事人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對抗行使請求權的權利。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一些相關的法律知識,抗辯權包括的類型有哪些?
抗辯權包括的類型有哪些?
一、抗辯權按其是否從屬于主債權而存在,可以分為獨立抗辯權和從屬抗辯權。
獨立抗辯權是指抗辯權的一方當事人自己不必有主債權存在,只是在另一方行使債權請求權時,有對請求權予以抗辯的權利。比如時效完成抗辯權、先訴抗辯權。
而從屬抗辯權則是指有抗辯權的一方當事人自己必須有請求對待給付的債權,此抗辯權只是從屬于自己的債權而存在,本質上起擔保作用,因而此債權一旦消滅,則其抗辯權也隨即消滅。比如同時抗辯權、不安抗辯權等是。從屬抗辯權只是就有抗辯權的一方當事人的債權而言具有從屬性,但就另一方的債權而言則沒有從屬性。
二、抗辯權按其行使效力的強弱不同,可以分為永久抗辯權和一時抗辯權。
永久抗辯權又叫消滅抗辯權、毀滅抗辯權,是指抗辯權的行使可以永遠拒絕相對人的請求權的效力。在訴訟上表現為可使原告的起訴受到駁回的判決。比如時效完成抗辯權。
權利人在法定時效期限內不向義務人積極主張其債權,時效期限屆滿,即不能再請求強制義務人履行債務;如果權利人提出該請求,則債務人即享有時效完成抗辯權,拒絕權利人的請求,此時權利人雖然仍有債權請求權,但是義務人可以永遠地反復地行使抗辯權,而使權利人的債權無法通過行使請求權來實現。
一時抗辯權,又叫延緩抗辯權、延期抗辯權,是指抗辯權的行使可以暫時地拒絕相對人的請求權效力。比如同時履行抗辯權,一方當事人在相對方未為對待給付前,可行使抗辯權暫時拒絕相對方的請求。一旦相對方已為對待給付并提出請求給付時,則一方無同時履行抗辯權,相對方的請求立即發生效力。
不安抗辯權也屬于一時抗辯權,有先為給付義務的一方因他方當事人的財產顯形減少而有難為對待給付之情形時,在他方未對待給付或提供適當擔保前,可行使不安抗辯權,暫時拒絕他方的請求。一旦他方已為對待給付或提供擔保,則有先為給付義務的一方的不安抗辯權立即消滅,他方的請求權立即發生效力。
再比如先訴抗辯權,一般保證人可以在主債權人未就主債務人的財產強制執行而無效果前,行使抗辯權拒絕主債權人的請求。一旦主債權人已就主債務人的財產強制執行而無效果,則先訴抗辯權立即消滅,請求權發生效力。
三、抗辯權按其是依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的約定而生,可以分為法定抗辯權和約定抗辯權。
法定抗辯權指法律明確規定的當事人對抗請求權的權利。比如臺灣地區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的時效完成抗辯權、我國《合同法》第66條規定的同時履行抗辯權、第六十八條規定的不安抗辯權、《擔保法》第十七條規定的一般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等。而約定抗辯權則是指當事人之間基于契約自由原則而約定的對抗請求權的權利。
抗辯權依法律規定而產生,沒有任何疑問。值得研究的是,抗辯權是否可以依當事人之間約定而產生。筆者認為,只要當事人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和禁止性規定,基于契約自由原則,當事人之間可以約定抗辯權。比如甲與乙在無償委托合同中約定,如果委托人甲不向受托人乙提供處理委托事務的必要經費時,乙有權拒絕甲的完成委托事務的請求。這一約定,無疑應被允許。
從文中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抗辯權包括三種類型,并且這些類型是從不同的角度作出分類的。因此,我們在掌握這些內容的時候,可以從其進行分析了解。另外需要清楚的是,抗辯權的行使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范圍,不然很難保證自身的權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法律的公正。
什么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不安抗辯權行使怎么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顧問代理案件需要另收費嗎
2021-01-10何為婚姻法上的男女平等
2020-11-21普通行政案件簡易程序是當庭宣判嗎
2021-01-16交通事故誤工費怎樣求償
2021-03-21無責撞死人要坐牢嗎
2021-02-01個人金融信息受哪些保護
2020-11-14集資房與眾籌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08合同期內崗位調動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2-13拘役是否要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1關于雙重勞動關系的爭議
2021-02-01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法理分析
2020-12-31被保險人的直接解除權行使條件有哪些
2021-02-27保險到期數小時后投保車輛發生火災
2020-11-24車禍受傷保險賠償有期限嗎
2020-11-27企業倒閉了保險怎么辦
2021-03-08避免保險合同糾紛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2021-03-17車輛未相撞的交通事故造成損害,保險公司能不賠嗎
2020-12-19契約解除權 PolicyRescissionRight
2020-11-14農村集體土地承包年限是多久
2021-02-12城市居民不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