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十分迅速的前提下,公民也更加注重對自身權益的保護,在平時的生活中,人們經常會和他人達成一些協議,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切身利益,我國法律規定了合同當事人享有相應的抗辯權,那么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的結果有哪些呢?我們來關注下。
一、先履行抗辯權
先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合同法》第67條)。在傳統民法上,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的理論,卻無先履行抗辯權的概念。中國合同法首次明確規定了這一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發生于有先后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基本上適用于先履行一方違約的場合,這些都是它不同于同時履行抗辯權之處。
二、先履行抗辯權的結果
1、先履行方可中止履行合同,但應通知對方,并給對方一合理期限,使其恢復履行能力或提供適當的擔保。中止履行既是行使權利的行為,又是合法的行為,當先履行方于履行期滿不履行債務或遲延履行,并不構成違約。中止履行是暫停履行或延期履行,它并不同于解除合同,其目的不在于使既有合同關系消滅,而是維持合同關系。如果先履行方解除合同,則其行為構成違約,后履行方可要求其承擔債務責任。先履行方中止履行,應當通知后履行方,通知方式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均可。
2、在合理期限內,后履行方未提供擔保且未恢復履行能力而要求對方履行的,先履行方可以拒絕。
3、在合理期限內,后履行方提供擔保或恢復履行,先履行方應當繼續履行合同。后履行方提供擔保或恢復履行能力后,先履行方不再有對方不能給付的危險,因此應當恢復履行合同。
如果合理期限屆滿,后履行方未提供適當擔保且未恢復履行能力,則發生第二次效力,即先履行方可以解除合同。
履行抗辯權的成立并行使,產生后履行一方可一時地中止履行自己債務的效力,對抗先履行一方的履行請求,以此保護自己的期限利益、順序利益。在先履行一方采取了補救措施,變違約為適當履行的情況下,先履行抗辯權消失,后履行一方須履行其債務。可見,先履行抗辯權亦屬一時的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的行使不影響后履行一方主張違約責任。
先履行的一方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是應當通知對方,如果在合理的期限內沒有提供相應的擔保,先履行的一方也是可以拒絕履行的,一旦后履行方提供了擔保或者恢復履行,那么這時抗辯權就不再起到作用,也就是說該權利只是起到暫時性延緩的作用。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什么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土地租賃協議注意事項
2021-03-21房屋裝修的設計費如何計算
2021-02-17交通事故的傷殘鑒定程序
2020-12-21房屋中介居間不成功能求償嗎
2021-01-15未簽訂勞動合同要雙倍工資屬于一裁終局嗎
2021-03-11勞動合同終止包括幾種情況
2021-01-11扶老人險怎么買,扶老人險賠什么
2020-12-12車撞犬引發的保險理賠問題
2021-01-05無責免賠條款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1保險名詞解釋:什么是保全 如何申請?
2020-12-25機動車保險的投保人與被保險人是否必須一致
2021-03-08如何定義第三者責任保險的第三者
2021-01-09不足額保險
2020-12-14土地承包經營權包括哪些
2020-12-31土地出讓可附條件嗎
2021-02-06農村房屋土地轉讓合同怎么寫
2020-12-23拆遷安置房指標可以轉讓嗎
2021-01-07拆遷安置房辦理產證需要多少錢
2021-03-23拆遷安置房過戶如何估價交稅
2021-01-04征地拆遷中常見有哪些常見問題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