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遺失物和非法侵占兩者看起來有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是將他人所有的物品置于自己的管控之下,相當于從表現上持有了該物品,并且拾得遺失物拒不歸還的就會構成非法侵占罪,但是二者還是有區別的。那么,非法侵占和拾得遺失物有什么區別?詳情參考下文。
一、非法侵占和拾得遺失物概念上的區別
遺失物拾得是指發現且實際占有該遺失物,是發現與占有兩者相結合的行為。發現與占有缺一均不可構成拾得。拾得遺失物為事實行為,拾得人有無行為能力在所不問。即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仍能成為拾得人。拾得行為通常為無因管理行為,誠實拾得人以為他人利益之意思管理的,構成無因管理,不誠實之拾得人以為自己的利益拾得以及認為是無主物拾得的,不構成無因管理。拾得行為以合法為要件,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他人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于故意,即明知屬于他人交與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為己有。犯罪對象只限于三種財物:一是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二是他人的遺忘物,遺忘物不等于遺失物,也不同于遺棄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侵占罪在中國刑法史上一直沒有明確的定義,就是在中國刑法第270條第一款的規定中也沒有使用“侵占”一詞。因而在確定侵占罪概念之前,有必要對“侵占”一詞進行分析,因為“侵占”是侵占罪罪名中的關鍵詞,它代表了侵占罪的主要內涵。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中國刑法第270條第二款規定。
二、二者構成的要件不同
(1)非法侵占的構成特征
1、侵害的客體是他人財物的所有權。 本罪的犯罪對象為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和埋藏物。
2、客觀方面表現為將他人的交由自己代為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
3、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
4、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
(2)拾得遺失物的構成要件
遺失物拾得,指發現且實際占有該遺失物,是發現與占有兩者相結合的行為。發現是指認識物之所在,而占有是對物在事實上的支配管領能力。發現與占有缺一均不可構成拾得。需要注意的是,拾得并非一定以拾得人在物理上予以支配,依一般社會觀念即可。拾得遺失物為事實行為,拾得人有無行為能力在所不問。即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仍能成為拾得人。
拾得行為通常為無因管理行為,誠實拾得人以為他人利益之意思管理的,構成無因管理,不誠實之拾得人以為自己的利益拾得以及認為是無主物拾得的,不構成無因管理。法律對遺失物拾得的規定與無因管理多有不同,因此,無因管理的規定只有補充適用的余地。
拾得行為以合法為要件,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拾得人須為占有遺失物之人,但拾得行為也可以指示他人為之,而以發出指示的人為拾得人。若拾得行為由占有機關或占有輔助人為之,且在占有輔助關系范疇之內,則應以其所屬機關為拾得人,但若與所屬機關的指示無關,則系個人行為,由行為人為拾得人。同時有數人占有拾得物的,其數人為共同拾得人。
拾得遺失物的意思就是撿到他人遺失的物品,并不屬于違法的行為,但是拾得遺失物的人必須歸還給遺失物的主人,不得私自占有,否則就會構成非法侵占。非法侵占屬于犯罪行為,多表現在非法占有他人財物拒不歸還的行為。
挪用公款罪和職務侵占罪的區別是什么?
職務侵占罪司法解釋的內容?
職務侵占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企業債權債務風險分析及防范對策
2020-12-16定金是合同額度的多少
2021-03-12擔保合同可以單獨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嗎
2021-01-26多等級傷殘者的傷殘賠償計算公式
2021-02-19公司不成立工會可以嗎
2020-11-15商業銀行出租經營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0-11-12合同一方違約怎么處理
2020-11-10工作地點和用工單位改變可否賠償
2020-11-08國際金融危機催熱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02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25人身保險糾紛的管轄是如何的
2021-02-01沒有按時交保費能否得到保險賠償
2020-12-18觸發保險公司免責條款會怎么樣
2020-12-25二手車能否超出其轉讓價格進行理賠
2021-01-11車險理賠的常見問題律師解析
2020-12-12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概念
2021-03-24怎么合理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期限和價格問題
2021-02-202014年土地登記代理人《法律知識》:平等原則
2021-01-18因修建高鐵拆遷時,怎么提高拆遷補償
2021-02-23如何購置拆遷安置房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