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先履抗辯權,一般發生在互欠債務的雙方之間,這樣的雙方之間也就會存在先履行和后履行的順序了,其實本質上就是如果一方違約,不履行債務,另外一方也會行使抗辯權對于違約責任的一種抗拒,迫使對方按時履行責任,但是具體的先履抗辯權是怎么回事,可以聽小編慢慢細說。
一、應該如何行使先履抗辯權
先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債的本旨,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合同法》第67條)。在傳統民法上,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的理論,卻無先履行抗辯權的概念。中國合同法首次明確規定了這一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發生于有先后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基本上適用于先履行一方違約的場合,這些都是它不同于同時履行抗辯權之處。先履行抗辯權,反映了后履行義務人的后履行利益。后履行利益包括期限利益(或順序利益)和履行合同條件。
行使先履行抗辯權,表現為當事人在履行期屆至時,拒絕履行自己的合同義務。這種拒絕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可以表述為“保留自己的給付”,也可以表述為“中止履行合同義務”。行使履行抗辯權,是否需要向對方作明確的意思表示?是否應當及時通知另一方,應區別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規則。
1、當因對方不履行合同義務而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的時候,可以不通知對方。因為不通知對方,不會因為未通知而給對方造成危害。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的表現,是屆期不履行債務,此時應推定在先履行的一方了解另一方是在行使自己的對抗權利。行使先履行抗辯權而未通知另一方并不構成合同責任。這不同于行使不安抗辯權。行使不安抗辯權的一方當事人要及時通知另一方當事人。因為,行使不安抗辯權的一方,是依照合同或法律負有先履行義務的方當事人。通知對方,使對方有一舉證的機會或能及時采取減損措施。對于行使先履行抗辯權者來說,負有后履行的義務,對方負有先履行的義務。負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因故不能履行,應當通知負有后履行義務的一方。如果負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沒有一履行義務而要求另一方履行,后者應當將拒絕的意思明確通知對方。當然,行使先履行抗辯權的一方也可以主動通知對方,要求其實際履行合同。
2、當負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的履行有重大瑕疵時,或只履行一部分時,依誠實信用原則,另一方當事人行使先履行抗辯權應當通知對方,給對方舉證、解釋、改正的機會,防止損失的擴大。因為在先履行的一方,有時可能不了解自己履行的效果。比如,合同約定甲方1月2日發貨,乙方3月1日付款。乙方在收到貨物時,發現貨物與合同約定嚴重不符,他可在履行期屆至時,拒絕付款,同時通知對方,對方可以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先履行抗辯權的適用情形
1、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不履行債務,已到履行時間時應當后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就有不履行債務的權利。如房屋租賃合同中,雙方約定,先使用房屋,后交付租金,若出租人不交付房屋,承租人有權拒付租金:
2、應先履行的當事人履行債務完全不符合約定,實際構成不履行,已到履行時間應當后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就有不履行債務的權利。如果甲乙雙方在買賣合同中約定,甲方于6月5日交紅塔山香煙30件,計款120000元,乙方在6月15日將款付清。若甲在6月5日交付了假紅塔山香煙30件,則甲實為不履行合同,則乙可行使先履行抗辯權,拒絕付款。
3、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履行的債務部分符合約定,構成部分不履行,已到履行時間時應當后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就有部分不履行相應債務的權利。這種給付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部分符合約定的債務履行的對價,是誠實信用原則在抗辯中的表現。如上述案例中,若甲在6月5日交付紅塔山香煙20件,尚有10件未交,則乙應當支付20件的煙款,對尚欠的10件享有先履行抗辯權。
只要不履行責任,另外一方是有權行使先履抗辯權的,這也就是前提條件。準確的說是一方違反約定,另一方才能行使抗辯權,這也是公平公正所在。當然如果違約方又按時履行了責任,另外一方就要撤銷抗辯權,也要繼續履行責任。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不安抗辯權行使怎么確定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張云律師,福建韋達律師事務所副主任,1997年畢業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碩士,大學副教授,曾長期在人民法院和政府法制機關工作,婚姻家庭咨詢師(二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二級)。福建電視臺新聞頻道《律師在現場》律師團成員,福州電視臺移動頻道“法律講堂”特邀專家,福州市議和網公益律師團首席專家,福州市律師協會勞動和社會保障委員會委員.張云律師先后長期在人民法院和政府法制機關工作,諳熟我國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運作方式、工作模式、辦事程序,能夠熟練地處理法律問題,具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敏銳的社會洞察力、扎實的法律理論基礎、較高的法律分析應用能力。現主要從事征地拆遷、婚姻家庭、債權債務、交通事故、合同糾紛、勞動爭議、刑事辯護等法律實務工作。
出車禍能要求精神賠償嗎
2020-11-10強制執行公證
2020-12-24房屋土地轉讓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08非法同居有罪嗎
2021-01-07離婚后能提出要贍養費嗎
2021-02-24打官司贏了訴訟費怎么退呢
2020-11-22沒收手機是侵犯財產權嗎
2021-03-13發生車禍之后是否可以和解
2020-11-25遺囑公證步驟是怎樣的
2020-12-17查封、扣押期限的規定
2020-11-15如何認定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
2021-01-10遺囑必須公證才生效嗎,遺囑公證生效后有效期是多久
2021-03-13批準入職要走什么流程
2020-12-30競業限制補償金如何生效
2020-12-26產假期間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0-12-17哪些人適合購買交通意外險
2020-12-03投保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2-03申請人身保險理賠所需資料有哪些
2020-11-27車上人員責任險常見問題
2020-11-29什么是聯合人壽保險?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