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同過失正犯概說所謂共同過失,是指二人以上基于各自的過失心理狀態,共同造成某種符合構成要件違法結果的犯罪心理狀態。共同過失,是基于共同故意犯罪的責任而產生對共同過失犯罪責任的思考,是共同罪過的形式之一。社會中的犯罪現象,有出于共同故意的犯罪,也有出于共同過失的犯罪,雖然我國刑法中,只對共同故意犯罪的刑事責任有規定,但是,這并不是否定有共同過失犯罪的現象,只是對這種共同過失犯罪的情況,我國刑法不視為共同犯罪予以處罰罷了。共同過失犯罪的主觀心理狀態即共同過失,是客觀存在的罪過狀態的形式,基于共同過失是否應當負共同犯罪的責任(成立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論上一直爭論的問題之一。共同過失的問題,包括過失共同正犯、過失教唆犯、過失幫助犯等。''l其中過失共同正犯,是共同過失問題中的核心問題。我國學者對共同過失的研究,也主要是這一點。1.共同正犯的立法例1810年法國刑法頒布后,其繼承資產階級大革命的成果,維持形式上的刑罰平等、貫徹罪刑法定原則等富有人道主義色彩特點,成為眾多國家修訂本國刑法的模式。在這一時期的刑法,尤其重視對犯罪現象的原因與結果之間因果關系的研究,而共同正犯正是因為共同的行為成為共同犯罪的原因,因而,成為學者以及立法關注的重點。這一時期共同正犯的立法例,呈現出客觀主義理論的特點,其直接淵源被認為是古代日爾曼加羅林納》法典第177條的規定:朗知系犯罪行為,而幫助犯罪行為者;則無論用何方式,均應受刑事處分,其處分按行為者之刑減輕之。";'}該規定表明,共同犯罪人中只要幫助正犯實施犯罪的,均按照正犯對待,只是處罰較實行的正犯為輕,采取客觀主義觀念的,多在法典中明文規定了共同正犯,其立法模式基本上都似強調只要參與"共同加工',犯罪的,為共同正犯。近代刑法關于共同正犯的立法,資料表明最早的是1871年德國刑法第47條。'3'如1889年意大利刑法第63條規定,共同實施或為直接之幫助行為為重要共犯或共同正犯,僅予犯人以精神上或物質上之幫助行為,為次要共犯或稱從犯。'4{1880年日本刑法第104條、1860年印度刑法第34條等,也均有共同正犯的明文規定。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于社會犯罪現象的激增,因果關系的客觀主義刑法理論,因不適應變化的社會犯罪現象而漸漸被冷落,主觀主義的刑法理論逐漸發達。由于主觀主義強調犯罪之人個人的主觀犯意,認為無論是正犯、從犯、教唆犯,莫不是犯罪之人固有的意思,是其獨立的犯罪,而非從屬于他人,因此,關于共同犯罪表現在立法上,是有些國家刑法取消了對共同正犯的明文規定,如19犯年波蘭刑法、1937年瑞士刑法等。即使在立法上沒有取消共同正犯明文規定的,也對共同正犯的規定進行修訂,減少其中客觀主義較濃重的內容,以迎合主觀主義理論。例如,根據葡萄牙刑法第19條規定,所謂共同正犯為,(l)直接實施犯罪行為者;(2)以暴力恐嚇越權強制他人為犯罪行為者;(3)以契約贈與承諾命令請求或其他欺騙之方法使他人為犯罪行為者;(4)直接幫助犯罪之預備行為或便利其進行反之則犯罪不致進行者。'5'上述規定,很明顯強調的是行為人有自己的實施犯罪行為的意思,或者以自己的利益為前提,有犯罪之決意為共同正犯的主觀主義觀念。再如日本舊刑法對共同正犯規定為:吐人以上實現犯罪者皆為正犯,各科其刑。"而在1907年刑法修訂后,刑法第60條將共同正犯的立法修改為;吐人以上共同實行犯罪的,皆為正犯。"但是,根據實行"之意,將參與犯罪謀議而由他人實行犯罪的人以正犯處罰又缺乏依據。為此,1974年在改正刑法草案中,又補充了上人以上謀議實行犯罪,共謀中的某人基于共同的意思而實行犯罪的,其他共謀人也是正犯。"雖然這一草案并未獲得通過,但其內容的主觀主義理論色彩是非常明顯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招未成年直播怎么處罰
2021-02-14交通事故上訴時間限制嗎
2020-11-18喝酒被車撞是誰承擔責任
2021-02-10退伍軍人跟沒當過兵的人犯法怎樣判刑
2020-11-21精神暴力是否納入家暴的范疇
2021-01-23被撫養人生活費的計算
2020-12-25逾期還款后征信怎么恢復
2021-03-16什么是回購房
2021-02-20公司勞務合同應該注意什么
2020-11-28遲交保險費會有哪些后果
2021-01-05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是如何的
2021-01-28汽車丟了,保險公司怎樣理賠
2021-02-17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3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三條是怎樣的
2021-03-24保險原則有哪些
2020-11-29未全額繳土地出讓金能出土地證嗎
2020-11-28土地轉讓合同履行完畢自動解除嗎
2020-12-15土地轉讓需要經過哪些步驟
2021-03-20拆遷住改非能算門面嗎
2021-01-02農民拆遷宅基地怎么補償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