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款延期協議能否中斷訴訟時效?
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1.起訴。即權利人依訴訟程序主張權利,請求人民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起訴行為是權利人通過人民法院向義務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故訴訟時效因此而中斷,并從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時重新起算。
2.請求。這里指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作出請求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這一行為是權利人在訴訟程序外向義務人行使請求權。改變了不行使請求權的狀態,故應中斷訴訟時效。
3.認諾。即義務人在訴訟時效進行中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基于義務人認諾所承擔的義務,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重新得以明確,訴訟時效自此中斷,并即時重新起算。認諾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部分清償、請求延期給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擔保等。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規定的“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產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一)當事人一方直接向對方當事人送交主張權利文書,對方當事人在文書上簽字、蓋章或者雖未簽字、蓋章但能夠以其他方式證明該文書到達對方當事人的;
(二)當事人一方以發送信件或者數據電文方式主張權利,信件或者數據電文到達或者應當到達對方當事人的;
(三)當事人一方為金融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從對方當事人賬戶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四)當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對方當事人在國家級或者下落不明的當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級有影響的媒體上刊登具有主張權利內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釋另有特別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前款第(一)項情形中,對方當事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簽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負責收發信件的部門或者被授權主體;對方當事人為自然人的,簽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親屬或者被授權主體。
中斷訴訟時效是為了保障權利人的相關權益,很多義務人為了躲債而藏起來,但是只要是義務人承擔了自己的義務,權利人行使了自己的相關權利的同時都會進行中斷訴訟時效。中斷訴訟時效之后訴訟時效就會重新開始進行計算。
訴訟時效中斷司法解釋內容是什么?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都有哪些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虛假電視廣告怎么投訴
2021-01-04老板不發工資如何討薪
2021-03-23拖欠農民工工資入刑
2021-02-05家暴離婚起訴狀
2021-02-01老婆出軌還要起訴離婚如何處理
2021-02-27失信人員名單多久撤銷
2021-01-13合同隱瞞真實情況是欺詐行為嗎
2021-01-30保全債權是如何保全的
2021-02-08小區景觀燈漏電致女童死亡,物業要承擔責任嗎
2021-01-13員工患病能否變更勞動合同,員工患病如何變更勞動合同
2020-11-18上海主動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7人壽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有哪些,哪些人壽保險合同無效
2021-02-28人身保險有哪些特點
2020-12-09順利理賠八大秘訣
2020-12-20保險理賠金可以留給非直系親屬嗎
2021-01-20財產保險中出現施救費用怎么賠
2020-11-24用人單位欠繳保險如何維權
2021-03-23滴滴快車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3自家車相撞,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2-11怎樣能成為保險經紀人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