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借貸中,借貸雙方最易在民間借貸利息上產生矛盾。民間借貸可以是有償(有息借款),也可以是無償(無息借款)的,是否有償(有息)由借貸雙方約定。但如果雙方就借款利息約定不明的話,則一般就是認為屬于無償借貸。對于有償借貸來說,其中的利息其實法律方面有相應的規定。那么法律對借款利息是怎樣規定的呢?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法律對借款利息是怎樣規定的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二、借款利息的種類有哪些
借款合同的利息,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正常借款期限內的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6條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36%(年利率,對應的月利率為3%,即三分利,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借貸合同中規定的利率,24%以下為有效,24~36%之間的為自然債務(債務人已支付的無權請求返還),36%以上為不當得利,必須予以返還。”
(二)逾期利息
現行的人民銀行規定逾期貸款利率為原利率上浮30%-50%。
(三)遲延履行判決書的罰息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也就是說,如果債務人未能按生效判決或仲裁裁決規定的期限履行,則從遲延之日起,原約定利息加倍計算。
就民間借貸而言,借款合同中的借款利息可以由當事人約定,但是不得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因此,當事人在約定借款利息時,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法律規定區分不同的利息種類并做出正確的選擇。此時切記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利息,否則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標準,那么就會被認定為高利貸。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對高利貸關系是不予保護的,這樣下來當事人的利益就會很容易受到損害。
借款合同印花稅稅率的法律規定
借款期限屆滿后,利息沒有約定該如何計算?
借款糾紛原告怎樣舉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撞人后事故處理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2債的擔保的方式有幾種,擔保責任免除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13合同簽訂主體與履行主體不一致嗎
2021-02-24主動繳納罰金能減輕刑罰嗎
2021-02-15所有權人是否有權向留置權人取回質物
2020-11-20欠錢不還夫妻倆離婚怎么辦
2020-11-25侵權損害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15合同債權質押制度具有哪些法律效應
2021-03-22貸款需要擔保的要簽擔保合同嗎
2021-02-10建筑公司可以將勞務分包給無資質的個人嗎
2021-03-11產品質量責任保險中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2產品責任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5保險合同成立超過兩年隱瞞病情能獲得賠償嗎
2021-01-07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大型商業風險業務嗎
2021-01-29交通全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17化名保單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2我的汽車在外地出險怎么辦
2020-12-16投保人投保后須知及注意事項
2021-01-06如何進行國有土地出讓,國有土地轉讓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16工業土地分割轉讓嗎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