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證員由人民檢察院聘請不利于申訴人接受申訴結果
《規定》第九條規定,聽證員由人民檢察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聘請與案件沒有利害關系的專家、學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或者其他人士擔任。聽證員的聘請是檢察機關單方面的行為,選擇權完全掌握在檢察機關手中,且《規定》中并未明確規定申訴人有無申請回避的權利,即便申訴人有此項權利,補充人選的決定仍在檢察機關,檢察機關選擇聽證員除了考慮聽證員的政治素質、專業素質外,不能排除其中夾雜著一些感情色彩,進而影響聽證會在申訴人心目中的公正性。另外,就聘用對象來看,“專家和學者”在基層特別是縣級檢察機關可謂鳳毛麟角,而“社會人士”因各種因素又很少顧及,最后其范圍只有限制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身上。且作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無接受被聘任為聽證員的法定義務,他們是否同意被聘用也是一個實際問題。
為更好地維護申訴人的合法權益,筆者建議檢察機關應當提供一定數量的聽證員名單供申訴人選擇,也可以允許申訴人自行聘請一名與案件沒有利害關系的專家、學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或其他社會人士出任聽證員。如此,可淡化申訴人對聽證程序不平等的想法,從而有利于其接受申訴結果,最終達到案結事了、息訴罷訪的目的。
(二)聽證會前的溝通容易造成聽證員造成先入為主的主觀臆斷
《規定》第十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在舉行聽證會前,應為聽證員充分了解案情提供必要條件。為充分保障聽證員行使權利,檢察機關在會前積極為聽證員熟悉案情提供方便是合適的,如提供相關案件材料、對有關問題進行探討、征求聽證員對案件的意見等。通過溝通,檢察機關掌握了聽證員的疑問、想法和不同意見,再有針對性的提供、收集相關資料,其目的是確保聽證會的向預期的目標發展,打的是有準備之仗。在溝通過程中檢察機關或多或少會將意見轉達給聽證員,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聽證員的獨立思考,而申訴人一方與聽證員之間不存在任何溝通,打的是無準備之仗,此種信息不對稱的狀況有礙聽證會在申訴人心目中的公正性。因此,筆者建議嚴格限定聽證會前檢察機關與聽證員溝通的范圍,從而增強聽證員的中立性,增強聽證會的實效,以利于申訴人接受申訴結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警察誤抓有賠償嗎
2021-02-14單位集體逃稅稅務局如何處罰
2021-01-08合同法關于違約金標準
2020-11-15家庭冷暴力的原因有哪些
2021-02-21遭遇家暴認定困難,家暴維權有舉措有哪些
2020-11-28交通事故從起訴到發傳票是多少天?
2021-03-19法定繼承人繼承遺產有期限嗎
2021-03-04淺談美容手術醫療糾紛及其防范
2020-12-11小學生在公立學校摔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8無產權房拆遷補償安置能到補償嗎
2020-11-17外包的意義
2020-12-16《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六大亮點
2020-11-14指定人壽保險受益人需要注意哪幾點
2021-01-15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是什么
2020-12-19保險合同解除的特征是怎樣的
2020-11-20保險合同成立
2020-11-23新法修訂對保險公司提出挑戰
2020-11-29事故索賠需準備哪些證件?
2021-01-03保險單的主要內容
2021-02-23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