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人中,回避制度是確保司法人員的公正性,確保刑事案件得到客觀公正處理的一項重要的訴訟制度。它是刑事訴訟利益規避原則的體現。在刑事審判階段,刑訴法明確賦予當事人申請回避的權利,對公訴人則未作出類似的規定。公訴人對審判人員等能否提出回避意見?如何提出回避意見?這些問題由于理論界無人論及而長期被人們忽視。隨著新的刑訴法的頒布實施和庭審方式的改革,筆者認為,有必要明確檢察官在公訴案件審判程序中的建議回避權問題,即檢察官作為公訴人在公訴案件的庭審階段,認為審判人員等具有法定回避情形時,有權建議其回避。刑訴法對公訴人的建議回避權應當作出明確的規定。
一、公訴人建議回避權屬于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權的范疇
根據刑訴法的規定,申請回避權由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享有,檢察官不享有申請回避權,而是申請回避的對象。司法實踐中,當公訴人發現審判人員等具備法定的回避情形時,常常面臨處理上的尷尬:如果不提出要求回避的意見,則有違法律監督的職責;如果提出要求回避的意見,又找不到明確的法律依據,提出后,法院也往往以刑訴法沒有規定為由而拒絕審查。于是,有些公訴人發現審判人員等應該回避時,就以法院審理案件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為由,向法院提出糾正意見,而這種做法又存在理論上的矛盾(此點將在下文論述)。公訴人在法庭上到底該如何監督回避問題,首先得從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權體系中去尋找理論依據。
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享有法律監督的權力,依法對刑事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狹義上的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權僅指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人民法院和執行機關實施的執法監督,即對其偵查、審判和執行活動的合法性進行監督。但“從廣義上說,檢察機關作為憲法所確認的法律監督機關,它所依法實施的全部訴訟活動和非訴訟活動都是法律監督活動,也就是說,檢察機關對國家工作人員和其他特定主體犯罪的偵查、檢察機關的審查批捕、審查起訴、提起并支持公訴、提出抗訴以及執行監督等活動均屬于法律監督活動。”通常所說的檢察監督權,都是從廣義上理解。基于廣義的理解,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權可以劃分為三類不同效力層次的權力:第一類是具有決定性效力的權力,如對職務犯罪的偵查、對公安機關的立案監督、審查批捕、審查起訴等;第二類是具有糾錯效力的權力,包括對公安機關的違法偵查活動、對法院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的審判活動、對執行機關執行活動中的違法情況等要求糾正的權力,此即狹義上的法律監督權;第三類是建議性權力,如刑訴法第165條規定的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的,有權建議法院延期審理,第174條規定的檢察院對符合一定條件的案件有權建議法院適用簡易程序等。這類法律監督權的一個基本特點是,檢察機關行使的僅僅是建議權,而是否采納該建議則由法院決定。顯然,檢察機關對審判人員等的回避問題不具有第一類監督權,因為應否回避,只能由審判長、院長或者審判委員會判斷決定,檢察機關不應也決不可能去決定法庭組成人員的人選。同理,采用第二類監督方式也是不妥的,因為檢察機關如果要求法院糾正,必須是對這一問題有最終的認定權、決定權。所以,從理論上說,公訴人對審判人員等應否回避的問題只能采用建議的方式,屬于檢察監督權體系中的第三類法律監督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有效避免勞資糾紛
2020-11-11扭送適用于行政處罰嗎
2020-11-20個人債務能要回一半車款嗎
2021-03-18破產申請的受理時限是多久
2021-03-16哪些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夫妻共同債務如何負擔
2021-02-13新婚姻法關于家庭暴力財產分割及孩子撫養問題
2021-02-09交通事故證據有哪些
2021-01-04交通事故雙方同等責任對方沒保險怎么辦
2021-02-26找房屋中介要注意什么
2021-01-17公有住房交易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7投保財產險怎么收費
2021-02-27受害方能否直接向保險公司申請賠款
2021-01-11理賠中被保險人都有哪些義務
2020-11-25投保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2-19保險拒賠時效如何計算
2020-11-23承包荒山有年限規定嗎
2021-03-03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抵押不登記可以對抗第三人嗎
2020-11-11農村實行土地流轉能給農民帶來哪些好處
2021-02-03怎么判斷鐵路征收的補償是否合理
2021-02-13拆遷補償協議是不是買賣合同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