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逐步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遇到法律問題會選擇訴訟方式解決,但是無論是民事案件還是行政、刑事案件,越來越多的人會啟動二審程序,甚至啟動再審程序,再審程序的啟動不僅體現了公民維權意識的增強,也體現了我國法制的日益健全,但關于民事再審以及行政、刑事申訴的具體法律規定、司法實踐中的程序等問題,普通人是很難掌握的。
本文主要就再審申訴時需要注意的兩個法律問題作簡要介紹。
一、要分清二審程序與再審程序的區別。二者主要區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程序啟動原因及主體不同
二審程序是因為當事人不服一審未生效的裁判,向上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開始,程序發生是基于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而再審程序啟動主體呈多元化。再審程序的啟動基礎是司法機關的法律監督權,當法院和檢察院認為已生效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時,它們可以自行啟動再審程序,也只有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才能依審判監督程序啟動再審。當事人沒有再審訴權,當事人申請再審不能直接啟動再審程序的發生,只是為司法機關啟動再審程序提供線索和依據,即對當事人的申請是否啟動再審程序,由人民法院審查后決定。在我國三大訴訟法上,無論是申訴還是申請再審,當事人不具有完整意義上的訴權,當事人再審、申訴沒有程序上的保障,對法院沒有約束力,這方面司法界也正在探討改革,考慮將當事人的申訴或申請再審權利按照訴權的模式重新定位。
(二)提起方式不同
上訴由當事人以書面形式提出。再審程序的提起方式較多也比較復雜,如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應提交書面的再審申請書和生效法律文書等材料。
(三)提起訴訟的期限不同
上訴期限較短,一般在一審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應提出;2013年1月1日生效的民訴法修改了民事再審申請期限,“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后六個月內提出;有民訴法第二百條第一項、三項、十二項、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相比修訂前的二年期限要短,需要注意。
(四)審理的對象不同
二審程序的審理對象,是一審裁判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是否正確。而再審程序的審理對象是已生效的裁判文書。已生效的判決、裁定具有強制性、排他性和穩定性,對法院、當事人都具有約束力。只有當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行使監督權啟動再審程序或因當事人依法申請再審,受理申請的法院依法審查后裁定再審才能啟動程序,對該已生效的裁判文書再次進行審理。
總的來說,二審程序和再審程序都不是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必經程序。再審程序是不增加審級的具有特殊性質的審判程序,是旨在糾正人民法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裁判的一種補救程序。
二、啟動再審程序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總的來說,啟動再審程序需要注意幾個方面,一是由誰啟動,也就是啟動主體,二是期限,再次就是再審事由,以及應向誰申請這幾個問題。目前,在我國三大訴訟法規定中,再審、申訴都規定在審判監督程序一章,當事人可以依法提出、法院可以提審或指令再審、法院院長可以提交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人民檢察院可以抗訴等,都有具體的法律規定。關于再審期限問題,只有民訴法明確規定了當事人申請再審期限,對當事人提出行政、刑事申訴法律沒有明確的期限規定;另外,法律對法院和檢察院啟動審判監督程序也無明確的期限限制。在啟動再審程序時,必須符合法定的事由,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出。
以民訴法為例,民訴法第二百零五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后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這是期限的規定。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這是向誰申請的規定。第二百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回避的審判人員沒有回避的;(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這是申請事由的規定,非常詳細。
需要注意的是,法院審查申請再審案件,是圍繞申請再審事由是否成立進行,再審申請人未主張的事由是不予審查的。因此,民訴法第二百條的規定一定要注意且很好的運用,否則很有可能申請被裁定駁回,法院不啟動再審程序。此外,要特別注意第(五)款:“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這一款作為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法定事由之一,對當事人有利。在實踐中,法院經常會因工作量大或其它因素,在一審或二審中當事人書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況下,都有可能不履行此項職責。當事人如果認為因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而法院未調查取證,且該證據對案件事實認定有重要作用,最終導致已方舉證不利而敗訴,那么當事人申請再審時就可將此條作為申請事由之一。所以,當事人要擅用此條規定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發生醫療事故醫院不解決怎么辦,醫療事故哪里管
2020-11-23人臉特征、指紋、航班行程是個人信息嗎
2021-03-11公司股東直接訴訟是怎樣的
2021-01-16商標轉讓與商標變更有哪些不同
2020-12-28事故全責方死亡家屬能要求無責方賠償嗎
2021-02-07拆遷隊暴力執法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14支票日期怎么算,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0個人獨資股權贈與如何辦理
2021-03-09已婚男所立將財產贈與同居女友的遺囑是否有效
2020-12-25公司被合并重簽合同有賠償嗎
2020-11-20老人超市滑倒可以索賠嗎
2021-01-13房本上寫的集體土地可以做抵押嗎
2020-11-10婚內投?;楹蟊kU單是否要分
2021-03-22保險公司理賠時會查證件的真假嗎
2021-02-28夫妻共同財產有沒有包括保險
2020-11-22保險人履行對免責條款提示、明確說明義務的范圍包括哪些
2021-01-16什么是保險理賠原則
2020-11-30保險受益人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18保險賠償金給付的若干法律問題
2020-12-06農民如何進行土地承包申請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