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人民法院第二個五年改革綱要》,決定將死刑復核權[1]統一收歸最高人民法院行使。死刑復核權的全面回收,對于貫徹“少殺、慎殺、防止錯殺”的死刑政策,切實保障人權無疑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死刑復核權的回收,死刑復核程序的改革與完善已成為當務之急,這引起了學術界和司法界的廣泛關注。其中,檢察機關是否應當介入死刑復核程序,檢察機關如何履行死刑復核法律監督職責就是爭論的焦點。本文擬對檢察機關應否介入死刑復核程序和如何對死刑復核程序進行法律監督問題進行研究,以期能夠促進我國死刑復核法律監督制度的完善。
一、我國建立死刑復核法律監督制度的必要性
在我國死刑復核程序的改革與完善中,關于檢察機關是否應當介入死刑復核程序的問題,即我國是否應當建立死刑復核法律監督制度問題,在學術界和司法界存在較大的爭議。反對者認為,檢察機關不應當介入死刑復核程序,無權對死刑復核程序進行法律監督,其主要理由在于:一是死刑復核程序是“兩審終審”制度以外的一種特殊糾錯防冤程序,該程序不要求各種訴訟要素都齊備,勿需各種訴訟主體都參與,同時,該程序本身就是一種監督程序,檢察機關沒有必要再以法律監督者的身份介入其中;二是我國《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這說明最高人民法院是死刑復核程序的唯一主體,法律禁止檢察機關介入死刑復核程序,因而檢察機關介入死刑復核程序于法無據;三是檢察機關在第一、二審中已經充分發表了意見,如果再介入死刑復核程序,法院聽取控辯雙方的意見就等于實行“三審終審制”,這與我國的法律規定不符,況且在司法實踐中,檢察機關從沒有介入過死刑復核程序,沒有先例可循;四是檢察機關以法律監督者的身份介入死刑復核程序,會打破控辯平等這一刑事訴訟的核心機制,使我國死刑復核程序乃至整個刑事訴訟程序缺乏最低限度的公正性,因而檢察機關介入死刑復核程序于理不通;五是在目前死刑案件高居不下的情況下,檢察機關介入死刑復核程序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也影響檢察機關其他職能的完成,得不償失{1}。
筆者認為,反對者的上述理由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我國,無論是從死刑復核程序的重要性來看,還是從我國法律關于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的規定來看,我國都應當建立死刑復核法律監督制度,允許檢察機關介入死刑復核程序,對死刑復核程序進行法律監督。
(一)建立死刑復核法律監督制度是我國憲政制度的必然要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大一新生體測身亡,學生身亡學校是否有責任
2021-03-05狗狗丟了能報警嗎
2020-12-20相鄰權遮光侵權如何索要賠償
2020-11-29做法醫鑒定幾天出結果
2020-12-13質押物不足以清償財產怎么辦
2021-01-05監護人能侵犯隱私權嗎
2021-02-13船舶確權之訴訴訟費由誰承擔
2021-03-15交通事故同等責任怎么賠償
2021-02-02法院保全銀行卡的期限
2021-03-17雇傭關系買保險嗎
2021-03-01父母贈與房產后還能反悔嗎
2020-11-27簽訂勞動合同公司名稱變了還有效嗎
2021-03-04中層管理人員簽訂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2-25勞動關系轉移到異地保險怎么轉移
2020-12-01實習期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06離婚時人壽保險如何分割
2020-11-11飛機軍事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8保險合同解釋原則有哪些
2021-02-18保險合同爭議有哪些處理方式
2021-03-12保險公司如何認定死亡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