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人民法院第二個五年改革綱要》(以下簡稱綱要)。
綱要針對當前中國司法體制中存在的問題,確定了涉及八方面的50項改革措施。
其中提到,“在未來五年內,最高法將采取積極行動,收回地方各級高院對目前部分死刑案件的死刑核準權”。
綱要的公布使得“死刑復核權上收最高法”這一司法命題繼全國兩會后,于今年再次引發公眾關注。
此前,法學界早已形成共識,“死刑復核權下放”始于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嚴打”社會治安惡化背景下,一直與刑事法律相齟齬。
該種死刑復核模式在嚴控死刑適用、統一死刑適用標準方面屢遭司法界及法律人士詬病,也成為落實2004年新修訂憲法中關于保障人權相關規定的障礙。
《新京報》采訪獲悉,在死刑復核權下放省級高院的20多年中,最高法內部曾多次探討廢除這一死刑復核方式,但在決策時囿于人員編制等問題幾經反復。
“死刑復核權收回的時機已經成熟。”最高法一位權威人士表示。
今年,中央同意最高法新增三個刑庭專司死刑復核,并增加法官編制。與此同時,300―400名專司死刑復核的工作人員招聘以及內部選調工作業已展開。
未來的死刑復核工作,不僅會最大限度地減少死刑數量,而且將朝更具透明性的方向發展。
“權宜之計”變成常法
“這種做法(部分死刑案件由地方高院行使)一是不符合修訂后的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二是不利于保證死刑案件質量?!?/p>
最高法一位負責人在10月26日向公眾作上述表示。
新中國的死刑復核制度最早見于1954年《人民法院組織法》。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該法規定死刑復核權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共同行使。
1979年7月,五屆全國人大通過了《刑事訴訟法》和《刑法》,上收死刑復核權,規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統一行使。
中國公安大學教授崔敏告訴《新京報》,由于當時剛經歷過社會浩劫,這一立法規定,目的在于嚴控死刑的適用。
然而轉折時期的高犯罪率還是成為立法者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
盡管《刑法》僅對28個罪名規定適用死刑,但對當時惡性犯罪現象頻發的社會現實來說,可判死刑的案件還是讓當時僅有100多人編制的最高法院難以承受。
1980年2月12日,就在《刑事訴訟法》和《刑法》實施僅一個多月后,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即批準,對1980年內的殺人、強奸、搶劫、放火等犯有嚴重罪行應當判處死刑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可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核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強制措施應該多長時間解除
2020-11-30三級甲等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2020-11-17交通事故民事官司如何打
2020-11-28房屋改造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3學生在校住宿摔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3安置房拆遷有什么規定
2021-01-22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效力如何,有強制力嗎
2020-12-29勞動爭議調解的程序
2021-02-16勞動糾紛調解手續有哪些
2021-02-02降低損失的退保技巧有哪些
2020-12-22意外險醫療賠付多少錢
2021-03-11航空貨物運輸保險的投保范圍與保險責任
2020-12-30車輛刮擦到別人的車保險理賠流程
2021-01-01把人撞傷了保險怎么賠
2021-03-11業主購房后怎樣選擇保險
2021-02-07保險法對于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管理是怎樣規定的
2020-11-19無責不定損保險怎么理賠
2021-01-28保險經紀公司存在的違法行為有哪些
2020-11-12無道路運輸從業資格證保險拒賠嗎
2021-01-07車輛沒買保險被撞了能走保險嗎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