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五年改革綱要》,決定死刑核準權統一收歸最高人民法院行使。
死刑逐步走向廢除是世界各國趨勢。據統計,截止到2005年10月10日,對所有罪行廢除死刑的國家有83個,對普通罪行廢除死刑的國家有13個,在實踐中實際上廢除了死刑的國家有22個。以上共計118個國家。其他保留了死刑的國家為78個。
美國是保留死刑的重要國家,其死刑復核程序具有典型性。美國的定罪程序與量刑程序是分開的,死刑量刑階段有一個類似于量刑前有罪判決程序的聽證程序,在這個程序中,政府向陪審團出示應當判處死刑的證據,被告人可以親自面對這些證據和出示自己的辯護證據。陪審團的工作是確認是否有用于加重或者減輕量刑的事實,法官要求陪審員在確認可以判處死刑的關鍵事實問題上要達到“排除合理懷疑”(這本是一審確認有罪的證據標準)的程度。陪審團不僅要考慮被告人性格的證據,在很多州還要考慮被告人家庭情況的證據。與一般的上訴和量刑證據相比,用于不判處死刑裁判的證據要求更加寬松,體現了“有利被告”的原則。
我國在沒有廢除死刑的情況下,首要任務是保障死刑的程序公正。作為審判程序一種的死刑復核程序應當符合審判權的中立性、公開性、程序性、終局性。其中,公開審判是死刑復核程序的基本要求。
在我國刑事訴訟程序中,審理的方式分為開庭審理和不開庭的書面審理;開庭審理又分為公開審理和不公開審理。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沒有要求死刑復核案件開庭審理,更沒有要求公開審理;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嚴格執行公開審判制度的若干規定》要求第一審案件和第二審案件除法定情況以外,應當公開審理,唯獨對死刑復核的案件沒有作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百八十二條規定,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或者核準死刑(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案件,必須提審被告人。最高人民法院進行死刑復核可以不提審被告人,也就是說,對于人命關天的死刑最后裁判,裁判者不僅可以秘密審判,甚至于可以不與被處死刑的人見面。
公開審判本是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聯合國制定的刑事司法國際準則的重要內容,但在我們以往的死刑復核程序中,不開庭審判成了基本原則,而開庭審判成了例外,更不用說公開審判。這種暗箱操作導致死刑復核無法受到社會的監督,也剝奪了當事人的公開審判權和庭審辯論權,使進行死刑復核的法官難以在控辯雙方的爭論中把握案件事實的真相,正確地判斷是否應當適用死刑。在生與死之間,有的情節非常細微,這種程序上的缺陷完全可能導致是生還是死的巨大差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土地入股分紅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3申請共同保證人為第三人是什么意思
2021-02-01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基本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9開發商違約訂金能雙倍返還嗎
2020-12-20怎樣擬定婚前協議才會有效
2020-11-13公司建立了工會可以解散嗎
2021-01-04房屋中介交易應該注意什么
2021-03-01什么是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2021-01-26國企如何編制改制方案
2020-12-26勞務合同什么法律關系
2021-02-25勞務關系是否使用侵權責任法
2020-11-20定值保險合同有什么優點
2020-12-07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1-26海上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3-16保險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2021-02-20車輛雙方事故和單方事故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30哪些情形不適用快速理賠
2020-11-16車子沒貼強險標志怎么向交警證明買了保險
2021-02-21保險條款解讀-車險
2021-02-23承包的林地可以建房嗎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