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的回避制度源于英國普通法中自然公正原則派生出的一條重要規則,即“任何人都不得在與自己有關的案件中擔任法官”。
若無回避制度,法官的中立地位難以保障,訴訟目的也就不可能實現。故在行政程序上確立回避制度,根本目的是為了使行政相對人真心實意地接受行政機關做出的對其不利決定,有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
環境執法回避規定有哪些?
我國有關回避制度的規定散見于程序性法律、法規和規章,如《行政訴訟法》(1989年)、《民事訴訟法》(1991年)、《刑事訴訟法》(1996年)、《監察機關實行回避制度暫行辦法》(1992年)、《國家公務員任職回避和公務回避暫行辦法》(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關于審判人員嚴格執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規定》(2000年),以及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公務員法》等。
有關環境執法回避的規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第三款規定:“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薄董h境行政處罰辦法》第八條明確,執法人員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近親屬的;本人或者近親屬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其他回避情形應當回避的,符合回避條件的,案件承辦人員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申請其回避。
筆者認為環境執法應遵循《公務員法》規定。執法證管理機構應將執法人員在轄區內的親屬關系列為行政執法證審批表中的一項,要求執法人員寫明。環境執法人員應在調查案件前,就書面保證與當事人無任何需要回避的關系。
執法回避如何實施?
執法回避的程序可依據《國家公務員任職回避和公務回避暫行辦法》第七條的規定,即國家公務員公務回避按以下程序進行:(一)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或主管領導提出回避要求;(二)本部門進行審核并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三)需要回避的由本部門調整公務安排。特殊情況下,可由主管領導直接做出回避決定。具體操作可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的有關規定。
執法回避的批準權限可依據地方法規,如《遼寧省行政執法條例》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行政執法人員的回避,由行政執法機關負責人決定;行政執法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主管部門決定。
違反執法回避規定的責任追究可依據2007年6月1日施行的《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十九條第五項規定,違反規定應當回避而不回避,影響公正執行公務,造成不良后果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職工未簽勞動合同 工傷賠償該如何計算
2021-03-07試用期辭退員工的方法和技巧
2020-11-29沒有養育之恩的父母用贍養嗎
2020-12-06解約定金與違約金的區別
2020-11-24什么是婚姻自由原則
2020-12-01司法實踐是怎么處理婚約問題
2021-02-04“凈身出戶”的保證書效力如何
2020-12-31老年人追索贍養費是否可以裁定先予執行
2021-02-28股票可以繼承嗎
2020-11-08不贍養老人的子女能分撫恤金嗎
2020-11-13擔保合同都是怎么擔保的
2020-11-17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2-23土地糾紛找民政嗎
2021-02-21夏季勞動保護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31工資80,七天試用期給30合法嗎
2021-01-10實習期被公司開除有補償嗎
2021-02-06又一座僅供瞻仰的神龕——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解讀
2020-11-20借款會有哪些要求
2020-12-11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影響產品類風險有哪些因素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