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還款能否構成訴訟時效的中斷?
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1.起訴。即權利人依訴訟程序主張權利,請求人民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起訴行為是權利人通過人民法院向義務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故訴訟時效因此而中斷,并從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時重新起算。
2.請求。這里指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作出請求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這一行為是權利人在訴訟程序外向義務人行使請求權。改變了不行使請求權的狀態,故應中斷訴訟時效。
3.承諾。即義務人在訴訟時效進行中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基于義務人認諾所承擔的義務,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重新得以明確,訴訟時效自此中斷,并即時重新起算。認諾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部分清償、請求延期給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擔保等。
二、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果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發生后,已經過的時效期間歸于無效,中斷事由存續期間,時效不進行,中斷事由終止時,重新計算時效期間。但如何確認中斷事由的終止,因事由的性質有別而有所不同:
(1)因請求或同意中斷時效的,書面通知應以到達相對人時為事由終止;口頭通知應以相對人了解時為事由終止。在時效期間重新起算后,權利人再次請求或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可再次中斷。
(2)因提起訴訟或仲裁中斷時效的,應于訴訟終結或法院作出裁判時為事由終止;權利人申請執行程序的,應以執行程序完畢之時為事由終止。
(3)因調解中斷時效的,調處失敗的,以失敗之時為事由終止;調處成功而達成合同的,以合同所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時為事由終止。
以上就是訴訟時效中斷的具體情況,在司法實踐中,對于相關事項的處理和認定上,應當對訴訟時效中斷的具體條件進行適用后才可以處理,司法機關應當對訴訟時效的期限進行認定,如果出現訴訟時效屆滿的情況下,那么是可以不予受理相關案件的。
訴訟時效中斷與中止的區別有哪些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都有哪些
什么是訴訟時效中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不服專利復審決定的具體救濟怎么做
2021-01-10行政機關不聽取當事人的申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
2020-12-11未婚先孕的有探視權嗎
2021-03-08什么叫做離婚自由
2021-01-15什么情形下接受勞務方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2021-03-05合同債務常見有哪些風險些
2020-12-22承包方的主要違約形式及責任是什么
2020-11-20九歲在學校被同學砸成輕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3房產互換應如何辦理?
2020-12-30佛山市住房公積金提取的前提有什么
2020-12-12勞動關系糾紛解決方式
2020-11-15怎么申請復印勞動仲裁庭審記錄
2021-03-08公司破產財務人員可以辭職嗎
2021-03-08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免責條款效力爭議案
2021-03-14兩種引發保險糾紛的情形
2020-12-26保險合同規定“自燃不算火災”屬霸王條款
2021-01-31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 保險公司應賠償
2021-03-12出讓土地贈與他人流程是什么
2021-02-03深圳土地置換出新規,安置補償標準提高
2021-02-01拿不到我的土地征收拆遷補償款怎么辦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