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還款能否構成訴訟時效的中斷?
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1.起訴。即權利人依訴訟程序主張權利,請求人民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起訴行為是權利人通過人民法院向義務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故訴訟時效因此而中斷,并從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時重新起算。
2.請求。這里指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作出請求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這一行為是權利人在訴訟程序外向義務人行使請求權。改變了不行使請求權的狀態,故應中斷訴訟時效。
3.承諾。即義務人在訴訟時效進行中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基于義務人認諾所承擔的義務,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重新得以明確,訴訟時效自此中斷,并即時重新起算。認諾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部分清償、請求延期給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擔保等。
二、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果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發生后,已經過的時效期間歸于無效,中斷事由存續期間,時效不進行,中斷事由終止時,重新計算時效期間。但如何確認中斷事由的終止,因事由的性質有別而有所不同:
(1)因請求或同意中斷時效的,書面通知應以到達相對人時為事由終止;口頭通知應以相對人了解時為事由終止。在時效期間重新起算后,權利人再次請求或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可再次中斷。
(2)因提起訴訟或仲裁中斷時效的,應于訴訟終結或法院作出裁判時為事由終止;權利人申請執行程序的,應以執行程序完畢之時為事由終止。
(3)因調解中斷時效的,調處失敗的,以失敗之時為事由終止;調處成功而達成合同的,以合同所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時為事由終止。
以上就是訴訟時效中斷的具體情況,在司法實踐中,對于相關事項的處理和認定上,應當對訴訟時效中斷的具體條件進行適用后才可以處理,司法機關應當對訴訟時效的期限進行認定,如果出現訴訟時效屆滿的情況下,那么是可以不予受理相關案件的。
訴訟時效中斷與中止的區別有哪些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都有哪些
什么是訴訟時效中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律師收費標準最新規定出臺
2020-12-14《公司法》對股東直接訴訟有何規定
2021-02-09構成商標的圖形應達到什么要求
2021-03-02妻子不履行救助義務致夫死亡構成何罪
2020-11-26在沒有合同的情況下工傷應該如何賠償
2020-11-25合同撤銷的條件
2021-02-17開發商無證賣房子欺騙消費者怎么維權
2020-11-09勞務派遣國外生病死亡如何賠償
2020-11-25過渡時期適用第三者險如何處理
2021-03-18保險糾紛應該如何解決
2021-01-20人身保險合同是定值保險合同嗎
2020-11-26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0-11-1620條與保險有關的高頻法律條文
2020-12-16保險公司不按時理賠怎么投訴
2020-12-10網約車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0-11-14天降冰雹致車輛受損,如何理賠
2021-01-23買保險時假報年齡的后果
2020-12-23保險理賠誤工需要打工資流水嗎
2021-03-24保險代理人的作用
2021-03-14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怎么簽訂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