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確定房屋欺詐合同?
1、購房合同欺詐之一:虛假廣告宣傳誤導消費者
商品房特別是期房銷售過程中,廣告往往是引起消費者購買欲并作出購房決定的促成因素。《廣告法》規定廣告內容必須真實,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開發商發布虛假的廣告信息,無疑是以虛假信息誘使對方作出意思表示的欺詐行為。開發商交付的房屋達不到合同或者廣告中承諾的事項的,應當認定為欺詐。
2、購房合同欺詐之二:商品房開發證照不全且沒有告知消費者
商品房開發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辦理各種審批手續,依法取得各項批準證書后才能開工建設銷售,證照不全的建設項目因其不合法,通常不能為購房者辦理權屬證書,不僅直接導致購房者的購房目的不能實現(無法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書和所有權),而且對社會穩定和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危害甚大。依法開發、照章開發,是法律賦予開發商的義務。開發商沒有依法取得開發工程所需的各種證照且沒有如實告知消費者,在合同約定的交付期限內又不能補辦相關手續的,不僅違反了房地產開發和銷售的有關行政法規,同時因沒有履行自己的告知義務,也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
3、購房合同欺詐之三:房屋面積縮水
房屋面積減少,開發商將可能直接侵占消費者的財產(缺少部份的資金)。由于房屋建筑強調嚴格按圖施工,因此,面積短少,只能是開發商故意所為(因政府規劃改變除外)。考慮到建設工程施工過程的復雜性,《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已經設定的3%的誤差允許值,對于短少面積超過允許值范圍的,應當認定為構成欺詐。
4、購房合同欺詐之四:商品房因施工或裝飾材料等引起的質量糾紛
房屋建設和裝修涉及的用材種類繁多,各種材料優劣及價格相差懸殊,工程施工中以次充好、以劣充優的情形屢見不鮮。這種行為不僅造成房屋及裝修質量低劣,使買賣雙方的利益明顯不對稱,消費者受到巨大的利益損失,嚴重的還可能影響到住房的安全。這種情形可以分別處理:如果材料低劣但不影響房屋的整體安全和使用的,對于不符合合同要求的部份(如使用劣質地板),可以判決雙倍賠償;如果使用的基本建材存在質量缺陷,導致房屋存在安全問題并難以修復的,應當判決按整套房屋的價格雙倍賠償。
綜上所述,在簽訂房屋合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房屋的真實性,避免被不法商家欺騙,造成消費者不必要的損失。有些不法商家會對外進行虛假廣告的房屋宣傳,誤導消費者,消費者通過這些虛假廣告從而引發購房的欲望,對消費者傷害巨大,所以消費者需要千萬注意房屋信息的真實性。
購房合同欺詐情形
對消費者進行欺詐行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在房屋租賃合同的履行過程中,常見的欺詐類型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司項目解散員工該怎么安置
2020-11-11連鎖加盟的一些陷阱
2021-03-22司法強拆法律依據
2020-11-17不服征地拆遷可否提起行政訴訟
2021-02-23辦理監察事項的監察人員是否適用回避
2021-01-18a級通緝令會判死刑嗎
2021-01-22監事最大要承擔的責任是什么
2020-12-22構成商標的文字應達到什么要求
2021-01-07賣假貨會判刑嗎,賣假貨的法律責任
2020-11-15夫妻共同財產和夫妻個人財產的界定
2021-02-28家庭暴力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1-03-14夫妻離婚孩子是否應支付贍養費
2021-03-24申請支付令的案件要交申請費嗎
2021-01-04車輛遺產繼承過戶費用
2021-03-08如何分割夫妻財產
2020-11-27雇傭關系雇主怎樣免責
2020-12-28少兒分紅保險如何選擇最合適
2021-01-31保單是否為保險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
2020-11-13車險在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不理賠是合法的
2021-01-15保險法司法解釋三亮點解讀是怎樣的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