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無效和不成立有何區別,內容是什么?
合同無效和不成立的區別的內容是:
(1)從兩者的概念和構成要件來看,合同的不成立是指當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條款未達成合意,如未作出承諾,或未就法定的必須采取書面的合同速成書面的協議。而合同的無效是指合同在內容上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以及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2)盡管當事人沒有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達成合意。但當事人自愿作出履行的,可以認為合同已經成立。而對于無效合同來說,因其在內容上違反了法律或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合同具有不得履行性。
(43)在合同不成立的情況下,法院或仲裁機構不能主動審查合同是否已經成立,但由于無效合同具有違法性,因此對無效合同應實行國家干預的原則,法院或仲裁機關可以依職權主動審查合同的效力,如發現合同屬于無效合同,應確認該合同無效。
(4)從法律后果上看,因合同成立主要涉及當事人的合意問題,因此合同不成立只產生民事責任而不產生其他的法律責任。但對于無效合同來說,因為它在性質上有不法性,所以不僅要產生民事責任,而且還可能產生行政責任甚至刑事責任。
二、合同無效的幾種情況
1、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根據《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8條之規定,所謂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是在受欺詐人因欺詐行為發生錯誤認識而作意思表示的基礎上產生的。
根據《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9條的規定,所謂脅迫,是以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或者以給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相對方作出違背真實意思表示的行為。脅迫也是影響合同效力的原因之一。
依《合同法》第52條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訂立的合同,只有在有損國家利益時,該合同才為無效。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所謂惡意串通,是指當事人為實現某種目的,串通一氣,共同實施訂方合同的民事行為,造成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損害的違法行為。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也稱為隱匿行為,是指當事人通過實施合法的行為來掩蓋其真實的非法目的,或者實施的行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是在內容上是非法的行為。
當事人實施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行為,當事人在行為的外在表現形式上,并不是違反法律的。但是這個形式并不是當事人所要達到的目的,不是當事人的真實意圖,而是通過這樣的合法形式,來掩蓋和達到其真實的非法目的。因此,對于這種隱匿行為,應當區分其外在形式與真實意圖,準確認定當事人所實施的合同行為的效力。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在法律、行政法規無明確規定,但合同又明顯地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時,可以適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條款確認合同無效。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是指當事人在訂約目的、訂約內容都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合同法解釋》第4條明確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后,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
合同無效與合同不成立的概念大家經常會弄混,原因是這兩種情況都最終落實到合同作廢。需要跟大家強調的是,合同不成立主要是雙方沒有就合同內容達成一致,因此不能生效,但是合同無效是在履行過程中發現其內容有不符合相關法律或者規章制度的條例的及時中斷的情況,二者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起訴合同無效是怎樣的,屬于合同的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勞動合同無效如何認定
哪些行為造成合同無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借款合同無效后保證人能否免責
2021-01-31如果十級傷殘還在原單位工作怎么算賠償
2021-03-16評估時如何確認知識產權種類
2020-11-19嫖娼是犯罪嗎?嫖娼被抓怎么處罰
2020-12-12起訴離婚要具備哪些條件 哪些情況屬于夫妻感情破裂
2021-02-25父母離婚后,子女是否有權因學費增加要求不與自己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增加撫養費
2021-03-23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繼承
2021-01-22何謂家庭冷暴力?發生家庭冷暴力怎么處理
2020-12-05軍婚起訴離婚的程序
2021-03-18包辦婚姻效力有哪些方面
2021-01-10人民法院是否要執行仲裁裁決
2021-01-13交通事故賠償款一直不下來怎么辦
2020-12-09房產抵押后法院還可以凍結嗎
2021-02-28離職后公司扣工服折舊費違法嗎
2021-02-16私房公用行不通
2020-11-25負債與勞動糾紛如何區分
2021-03-21借款會有哪些要求
2020-12-11新大洲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0-11-22保險理賠中對哪些事情要進行監督檢查
2021-03-18沒上牌的新車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