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雙方在正式簽署買賣合同之前,一方通常會向對方發起要約,講清合同條件及合同內容等。要約可以是書面形式,也可以是口頭表達,都是為了讓對方接受的一種意思表示。那么,口頭要約生效時間是什么時候?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相關法律知識。
一、口頭要約生效時間是什么時候?
口頭要約一般在兩種情況下作出,一是要約人與受要約人同時在場進行面對面交談;二是要約人與受要約人通過電話等媒介進行口頭交談。口頭要約的傳達沒有時間間隔,要約一經作出就能立馬為受要約人所了解。因此,口頭要約的特點是要約的作出與到達具有同時性,即要約一經作出,即視為到達。因此要約作出時間即為要約的生效時間。但這并不是說對口頭要約采取發信主義,而是要約作出時間與到達時間一致的結果,與我國關于到達主義的立法模式并不相悖。
二、口頭要約生效條件是什么?
依《合同法》第13條的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口頭要約,就是口頭發出的要約, 口頭要約一經作出就能立馬為受要約人所了解。即要約一經作出,即視為到達。因此口頭要約作出時間即為要約的生效時間。如果受要約人承諾,合同即成立。當然如果口頭要約發出后,沒有人承諾,那合同就未成立。
一項完整的要約一定要具備三方面:
1、對特定的人發出(方式有口頭,書面,電話,電子郵件等網絡通訊設備);
2、要約內容具體明確(必須包括貨物名稱,數量,價格);
3、表明一旦承諾便受該要約的約束;
三、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別是什么?
1、要約邀請是指一方邀請對方向自己發出要約,而要約是一方向他方發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要約邀請是一種事實行為,而非法律行為。要約是希望他人和自己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是法律行為;
3、要約邀請只是引誘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在發出邀請要約邀請人撤回其中邀請,只要未給善意相對人造成信賴利益的損失,邀請人并不承擔法律責任,以下四個法律文件為要約邀請: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
綜上所述,口頭要約和書面要約不同,不需要花費送達的時間,通常是雙方面對面交談或者通過電話等交流。因此,口頭要約生效時間就是要約做出時間。要約一經做出,就視為送達。如果受要約人沒用做出承諾,沒有答應合同的條件,則視為要約失去效力,合同也就沒有成立。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全文20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立法背景、時間、意義
無償合同的委托事項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2015年鄭州關于國有土地上征收補償的實施意見明確補償條件
2021-01-03行政機關執法違法使用武器導致精神損害能要求賠償嗎
2020-12-03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被傳喚會放出來嗎
2020-12-14確定債權是否可以質押
2021-02-19商帳追收委托流程是什么
2020-11-24賣豬不開檢疫票如何處罰
2021-01-03效力待定合同的處理方法怎么規定
2020-11-16離婚孩子探望權誰決定
2021-02-06語言威脅恐嚇算不算違法
2021-02-01協議離婚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17國家法律對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有何規定?
2021-01-10維持原判是一審生效還是二審生效
2021-03-26侵權責任糾紛能否申請支付令
2020-11-27終止的勞務合同保存多久
2021-01-20轉繼承有怎樣的特征
2020-11-08擔保合同無效怎么處理
2021-03-04偽造印章被判刑所簽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8繼承的方式有哪幾種
2021-02-15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離職有工資嗎
2021-03-09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是否等于勞動關系解除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