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式合同中,非格式條款是雙方協商的,從而約定的條款,格式條款一般是預先制定的,屬于強制性規定的。那么如果在格式合同中的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該如何辦?以哪個為準?下面為詳細大家介紹一下,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一、格式合同中的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該如何?
《合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條式款不一致的,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
格式條款又稱為標準條款,是指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如保險合同、拍賣成交確認書等,都是格式合同。《合同法》從維護公平、保護弱者出發,對格式條款從三個方面予以限制:第一,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有提示、說明的義務,應當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并按照對方的要求予以說明;第二,免除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當事人主要義務、排除對方當事人主要權利的格式條款無效;第三,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
二、我國《合同法》對合同條款的理解規定了以下三種解釋原則
1、客觀解釋原則
"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于"通常理解",可解釋為通常的"文義解釋",即以通常一般人的了解可能性為其解釋標準,即"客觀解釋原則"。
2、不利于格式條款提供人的解釋原則
對此有兩種理解,一是該條本身規定了順序限制,因此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只有存在兩種以上通常解釋或者根本沒有通常解釋的情況下,才應當作出對提供格式條款一方不利的解釋。二是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的,不應當尋求通常理解,而應當直接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
3、非格式條款優先原則
非格式條款效力優先原則,是"來自特別規定優于普通規定的法律解釋原則",在于強調合同自由。"非格式條款既屬個別約定,仍有討價還價磋商的余地,契約內容形成自由仍可維持,特肯定其優先效力" 。
在實踐中簽訂合同時,當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該如何辦?這時了解相關的《合同法》相關規定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據《合同法》相關法律規定,這時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而此時的格式條款也將失去原本的作用將失效。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濰坊律師。
格式條款的認定要注意什么
格式條款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商家的“格式條款”有無法律效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地方性法規可設行政許可嗎
2021-01-16女職工產假工資多少
2021-03-05父母離異后誰是監護人
2020-11-20婚外生子需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1-01-30房屋貸款銀行要評估嗎
2021-01-07遺產非必須留給法定繼承人嗎
2021-03-16房屋中介違約應該怎么賠償
2021-01-04勞動者如何協商調崗保證自身權益
2020-12-15勞動合同關系保存期幾年
2021-01-13解除勞動合同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52013年最新工資改革調整方案
2021-03-21受益人與被保人同時遇難死亡,保險要怎么賠
2020-11-26朋友借車惹糾紛保險費、修車費誰來負擔
2021-03-03怎么對保險業非法集資處理
2020-12-07無道路運輸從業資格證保險拒賠嗎
2021-01-07保險利益原則是什么
2021-01-29失能
2021-01-25土地出讓金的是什么,土地出讓金的返還方式有哪些
2020-11-13城中村拆遷補償方案,非農業戶口如何補償
2020-12-062020年城市公租房的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