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合同中違約金的數額可以由雙方協商確定。
二,《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四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后,還應當履行債務。
《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減少。”
違約金是指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或者法律直接規定,一方當事人違約的,應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錢。違約金的標準是金錢,但當事人也可以約定違約金的標的物為金錢以外的其他財產。違約金具有擔保債務履行的功效,又具有懲罰違約人和補償無過錯一方當事人所受損失的效果,因此有的國家將其作為合同擔保的措施之一,有的國家將其作為違反合同的責任承擔方式。
在統一合同法頒布之前,我國同時強調約定違約金和法定違約金,并直接規定了較多的法定違約金。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不再強調法定違約金,通篇沒有直接規定法定違約金。據此,有的學者就認為:計劃經濟體制下違約金強調懲罰性;市場經濟體制下違約金強調補償性,限制懲罰性。
由于理論界對違約金補償性、懲罰性兩種性質的不同看法,導致了判斷違約金具有賠償性還是懲罰性的標準不統一。如認為違約金數額低于違約造成的實際損失時,該違約金就僅具有賠償性不具有懲罰性;沒有實際損失或者實際損失低于約定的違約金數額時,便體現出懲罰性(此即違約金兼具有賠償和懲罰雙重性質功能)。此觀念長期主導理論界和司法實踐工作,幾乎成為審判實踐的處理原則。本文認為,依據約定的違約金與違約造成損失的關系去分析判斷違約金具有賠償性或懲罰性的觀點,缺乏事實基礎和理論依據。
違約金的處理需要自己按照有關的條件進行合理的解決,如果存在過多的糾結,就需要自己積極的踐行有關的條例,否則問題的處置就會喪失法律上的基礎,但是只要雙方的違約金簽訂的協議合乎國家的約束就可以解決雙方之間的沖突,盡量維護自己的利益。
解除勞動合同違約金怎么計算
兼職合同違約金是否有法律效力?
租房合同中,違約金的賠償數量和約定比例怎么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漏水由誰來承擔
2021-02-19商標駁回復審期限要多久
2021-01-11借款人去世債務怎么辦
2020-12-30雇傭工人受傷沒有合同老板不承認怎么辦
2021-02-23外嫁女是否有權利分得土地補償款
2021-01-20協商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支付補償金嗎
2021-02-14證券監督管理條例具體有哪些
2020-12-15擔保合同樣式
2021-03-02公司法人有什么權利,哪些人不得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2021-02-14解除勞動合同最多賠償多少個月
2021-03-03低于標準的競業限制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9被競業限制的對象如何界定
2021-01-12將工程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1-15實習證明怎么開
2021-02-08勞務外包繳納什么稅
2021-01-05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適用是怎樣的
2020-12-26保險合同上標注責任免除條款 如何發生效力
2021-03-13保險加保保全什么意思
2021-01-17保險投保時需注意什么
2020-11-10保險公司的車險有差別嗎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