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也規定: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位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即我國法律只明確規定在侵權領域可以在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在合同法領域產生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受損害方需選擇侵權責任請求精神損害賠償。但也出現一方當事人只違約沒有侵權,卻也給對方當事人造成極大的精神損害的情形。盡管,我國法律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但是,通過條文文意解釋,可以看出是支持合同損失的精神賠償的。令人可貴的是,在司法實務中我國的法官已經作了有益的嘗試,對這類案件一般能進行理性權衡,合理運用自由裁量權,針對個件特性裁判給予精神損害賠償。
1、法律依據
對于違約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依據,可以通過法律條文的字面解釋來處理。我國《民法通則》第111條規定,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另一方有權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合同法》第107條規定,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可以理解為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造成精神損害的,對方有權要求賠償損失;賠償損失包括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失。
《民法通則》第112條規定, 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當相當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 合同法第113條規定,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對這里的 損失 ,完全可以認為包括精神損失。精神損害是受害人蒙受的損失,只不過他所失去的不是直接可以價格衡量的財產損失,而是精神利益的失去,以一定的金錢賠償來撫慰受害人并無不可,完全符合損害合法權益應予填補的民法精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療事故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多久
2021-02-26交通事故律師費怎么算
2021-01-05商標權可以無償轉讓嗎
2021-02-19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有沒有區別
2021-03-10超市購物車需要1元才能用是否侵權
2021-02-09簽署購房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2-25房產互換應如何辦理?
2020-12-30勞務合同依據的法律是什么
2021-01-01人事糾紛屬勞動糾紛嗎
2021-02-06關于人身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17飛機延誤怎么辦
2021-01-06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旅行社責任保詳細條款
2021-03-23公眾責任險缺失 誰來為商家“保險”?
2020-12-02車禍保險公司一年沒賠償怎么辦
2021-01-28婚內財產保全保險以及注意事項
2021-02-17保險公司的明確說明義務的內容有哪些
2020-12-27保險合同成立后誰有權解除合同
2021-03-01我國保險法上受益人如何變更
2021-03-21土地流轉合同最長期限是多久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