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合同糾紛案訴訟時效規定是一年的時間,《勞動合同法》中沒有規定訴訟時效,《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有相關規定。具體如下:
(一)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二)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三)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四)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二、勞務合同糾紛處理方式
(一)協商
合同當事人在友好的基礎上,通過相互協商解決糾紛,這是最佳的方式。
(二)調解
合同當事人如果不能協商一致,可以要求有關機構調解如,一方或雙方是國有企業的,可以要求上級機關進行調解。上級機關應在平等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而不能進行行政干預。當事人還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機關、仲裁機構、法庭等進行調解。
(三)仲裁
合同當事入協商不成,不愿調解的,可根據合同中規定的仲裁條款或雙方在糾紛發生后達成的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四)訴訟
如果合同中沒有訂立仲裁條款,事后也沒有達成仲裁協議,合同當事人可以將合同糾紛起訴到法院,尋求司法解決。除了上述一般特點之外,有些合同還具有其自愿的特點,如涉外合同糾紛,解決時可能會援引外國法律、而不是中國相關的合同方面的法律。
勞務合同在我們國家是有著訴訟時效方面的規定的,但是實際上在民事訴訟法和勞動合同法當中都沒有具體的規定,勞動仲裁法當中確有必須在一年之內提出,而且計算的時間也是從應當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的那一天開始計算。
勞務關系中受傷怎么賠償?
勞務關系的認定情形有哪些?
勞務分包合同訴訟管轄問題,勞動合同和勞務合同的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小程序可以申請專利嗎
2021-01-06拆遷隊暴力執法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14欠條、借條和收條的法律效力
2020-11-08滴滴順風車怎么收費
2021-01-02公交車司機是否應系安全帶
2021-03-11離婚案件中夫妻共同債權債務處理之我見
2021-01-27爺爺奶奶有探望權嗎
2021-03-01法定扶養義務是幾年
2021-01-24當事人對合同履行地未做約定應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0-11-23交通意外保險怎么賠償
2021-01-01傷殘退役軍人的撫恤金如何發放
2021-02-18格式合同條款指的是什么
2021-02-14單身青年的購房標準是什么
2021-02-04房產以贈與的方式給家人如何繳稅
2020-11-27國家規定關于試用期工資標準是什么
2021-01-04平安意外險報銷時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0-11-13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有幾種
2021-01-06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相關內容
2020-12-28人身保險合同中的受益人如何變更
2021-01-27重復保險的賠償方式是什么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