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合同糾紛案訴訟時效規定是一年的時間,《勞動合同法》中沒有規定訴訟時效,《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有相關規定。具體如下:
(一)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二)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三)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四)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二、勞務合同糾紛處理方式
(一)協商
合同當事人在友好的基礎上,通過相互協商解決糾紛,這是最佳的方式。
(二)調解
合同當事人如果不能協商一致,可以要求有關機構調解如,一方或雙方是國有企業的,可以要求上級機關進行調解。上級機關應在平等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而不能進行行政干預。當事人還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機關、仲裁機構、法庭等進行調解。
(三)仲裁
合同當事入協商不成,不愿調解的,可根據合同中規定的仲裁條款或雙方在糾紛發生后達成的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四)訴訟
如果合同中沒有訂立仲裁條款,事后也沒有達成仲裁協議,合同當事人可以將合同糾紛起訴到法院,尋求司法解決。除了上述一般特點之外,有些合同還具有其自愿的特點,如涉外合同糾紛,解決時可能會援引外國法律、而不是中國相關的合同方面的法律。
勞務合同在我們國家是有著訴訟時效方面的規定的,但是實際上在民事訴訟法和勞動合同法當中都沒有具體的規定,勞動仲裁法當中確有必須在一年之內提出,而且計算的時間也是從應當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的那一天開始計算。
勞務關系中受傷怎么賠償?
勞務關系的認定情形有哪些?
勞務分包合同訴訟管轄問題,勞動合同和勞務合同的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盜竊刑事案件的最新司法解釋
2021-03-19如何分立一個全資子公司
2021-03-02破產債權如何確認和抵銷
2021-02-14公務員錄用公示期間舉報如何解決
2021-03-18離婚小孩多大有選擇跟誰的權利
2021-01-26能夠引發合同之債的有哪些情形
2020-12-17房子在訴訟當中可以抵押嗎
2020-12-10二手汽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0-12-26用人單位招工能否收押金
2021-01-19勞動爭議仲裁和解與仲裁調解的區別
2020-11-25產假期間安排工作符合法律規定嗎
2020-11-22交強險理賠怎么墊付和追償
2021-01-02意外事故證明怎么寫才有法律效力
2021-01-22產品責任險中的被保險人有什么義務
2021-02-21商業車險訂過了退保是否可以
2021-02-04保險公司超過判決書規定日期不給錢有什么辦法
2021-02-10辦理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程序,在什么情形下人壽保險會拒賠
2021-03-08保險理賠的流程分為哪些
2020-12-21健康保險事業部應當持續具備什么條件
2021-01-07駕照被暫扣后駕車肇事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