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金是合同中的違約責任條款之一,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可以自由約定違約金條款,但這里所說的自由并不是絕對的,也就是違約金的數額不能超高法定的限制。具體來講,合同的違約金約定多少合適?實踐中又該怎么判斷違約金是否過高呢?詳細內容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合同的違約金約定多少合適
在目前尚不能修改法律的情況下,可通過司法解釋對約定違約金上限予以限制,以便法官在實際辦案中有章可循。具體限制額度為:如果有損失的,違約金約定過高,可參考定金法則按照損失的兩倍額度支付違約金較為合理。
如屬于長期違約,除可按照損失的兩倍額度賠償外,還可參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金融機構計收逾期貸款利息計算標準加罰;如果沒有直接具體損失的,可參考民間借貸的利息標準計算,即以不超出貸款利率的四倍為控制標準。這樣既可以體現違約金的適當懲罰性特點,也比較符合公平原則,杜絕漫天要價的約定違約金。
令人欣慰的是,對違約金上限的限制條款已在一些司法解釋中出現。如最高法院頒布的《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6條規定:當事人以約定違約金過高為由請求減少的,應當以違約金超過造成的損失30%為標準適當減少。
當事人以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為由請求增加的,應當以違約造成的損失確定違約金數額。律師建議在其他合同糾紛領域中盡快制定出相應的司法解釋,以完善違約金制度。
二、怎么看違約金是否過高
首先,應考慮違約金本身的約定情況。
違約金的約定存在兩種形式:一是約定固定金額,二是約定逾期付款違約金計算標準。在約定固定金額的情況下,參照《擔保法》關于定金數額不得超過合同本金的20%,超過部分不予保護的規定,將違約金數額與合同標的總額相比較,如果違約金高于合同標的總額的20%,宜認定為“過高”,對超過部分不予保護。超過部分不予保護。凡存在以上情況,只要當事人申請,法院就應當依法予以調整。
其次,考慮約定違約金時的具體情況。
可以這樣認為,一般情況下,合同當事人是不會約定過高違約金的。但凡約定過高的違約金,均或多或少有當事人主觀或客觀的原因。有些是急于達成合同,而接受對自己明顯不利的違約金條款;有些是為了表明自己簽訂合同和履行合同的誠意而接受過高的違約金條款;有些是輕信自己根本不會違約,會順利履行合同,隨便簽訂高額違約金條款;還有一些是因一方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另一方無奈簽下此類合同。簽訂過高的違約金條款往往不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應當依法予以調整。
再次,考慮當事人違約的具體情況。
正常情況下,當事人都不愿意違約。在當事人不是故意尤其不是惡意違約而是受客觀情況影響不得已違約,守約方所受的損失并不嚴重的情況下,嚴格適用約定的違約金條款則往往是導致違約金過高的結果。
第四,考慮正常理性人對違約金約定情況的可能評價。
如果讓一個具有正常理性的人簽訂同一合同,在約定違約金時不會約定同樣高的違約金數額或計算標準,那么,可以認定約定的違約金“過高”。
第五,違約情節嚴重導致計算的違約金絕對數額偏大不應視為違約金約定“過高”。
違約金本身具有懲罰性質。在約定違約金計算標準而標準本身并不“過高”,但違約方違約情節嚴重,如時間長,數量多等,因而計算出違約金絕對數額可能偏大的情況下,不應視為約定違約金“過高”進而予以調低。否則,違約方會視合同約定如游戲,隨意違約,違約金條款不能充分發揮警示、制裁違約行為的作用。
實踐中,如果您有對合同違約的情況,且對方要求您承擔違約責任,支付違約金時,您首先要辨別對方提出的違約金數額是否過高,如果是,那么您可以向法院申請予以調整,但需要提供能夠證明違約金高于實際損失的證據。至于合同的違約金約定多少合適,按照《合同法》中的規定一般是不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20%。
合同法違約責任賠償方式有哪些
合同違約責任條款怎么約定?
合同當事人約定違約金的上限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涉外離婚一方不出面怎么辦
2021-01-03哪時候可以去做交通事故傷殘鑒定
2020-11-20買賣合同運輸到達前誰承擔風險
2021-02-04離婚協議中六種無效的約定
2021-02-12空置房物業費70%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11公租房申請書如何寫
2021-03-17對冤假錯案怎么處理
2021-01-09發現對方可能拖欠貨款怎么辦
2021-03-11繼承房屋產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1-02-10違法占用村集體建設用地如何處罰
2020-12-25舊城改造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14認定勞動關系司法解釋三規定是什么
2021-02-05勞務外包需要行政許可嗎
2021-03-05勞務外包員工解聘補償由誰支付
2021-03-03協議離婚后能不能要回孩子撫養權
2020-11-20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18如何完善保險人對免責條款的了解
2020-12-23保險的特點都有哪些
2021-02-13再保險分出人應收分保賬款的主要內容
2021-02-25車上人員責任險常見問題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