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合同法律審核?
審查合同中的法律問題,也就是從合同內在質量的審查合同中存在的與法律規范符合性方面的缺陷,指出其中的違法或權利未能用足的情況。這些缺陷可能是程序上的,也可能是實體上的。
二、如何檢查合同主體是否合格?
合同主體是否具備簽訂及履行合同的合法資格,是合同審查中的首要問題。主體資格上存在法律缺陷,將是合同無可回避的根本性缺陷。但在實踐中,合同是否有利比合同是否有效更令企業關注。只要法律后果并不嚴重而且自己一方資格合法,只要能夠控制住自己一方的法律風險,即使交易相對方存在主體資格缺陷,交易仍可進行。只有當任何一方存在的主體資格缺陷所導致的法律后果對自己一方的利益存在重大影響時,才會盡量避免這類交易或盡量避免法律風險不利后果的發生。例如,某企業的設備遍布于湖區內的不同島嶼,擬租用當地派出所的交通艇從事設備搶修。派出所無論如何都不是合格的民事主體,但企業別無選擇,而且幾乎沒有風險,所以交易可以照常進行。
通常情況下,通過合同名稱和交易雙方的名稱就能大致判斷對方是否具有主體資格,但只有通過查驗各類證、照才能確定。即使是履行合同的自然人,有時也要根據交易內容審查其是否具有簽訂及履行合同的能力。而且,通常只有支付貨幣的一方才會詳細審查對方的主體資格,因為涉及對方履行能力問題。對于收取貨幣的一方來說,產品或服務賣給誰并不重要,法律約束也相對少些。
1. 合同主體資格的有效性
合同業務最主要的服務對象是法人,也就是擁有合法有效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經濟組織,能夠審查這類合同主體已可基本滿足日常工作需要。但合同主體并不局限于企業法人,在法律允許及沒有資格限制的情況下,個體戶、合伙企業、自然人等也可以是合法的合同主體。
對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審查包括經營范圍、注冊資本等是否與合同相適應,也包括其經營期限和營業執照是否通過了年檢。企業年檢每年進行一次,許多地區的營業執照上都注明了每年的年檢時間,通過年檢的會貼上特定標記,超過時間又沒有相關標記則說明未通過年檢。經營期限過期或未能通過年檢,均喪失了合法經營資格,企業應避免與這類"企業"交易,至少他們管理混亂,嚴重影響交易安全。
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超越經營范圍未必導致合同無效,但可能招致工商管理部門的處罰。目前,部分省份取消了對企業經營范圍方面的限制,但大部分省份仍舊保留。
2. 許可、資質的合格性問題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因此,在某些非常規的交易中還要審查許可證、資質等內容,而且非常重要。由于這一解釋中的限制經營、特許經營、禁止經營與行政許可制度并不嚴格對應,而且相關規定大多散見于不同的行政規章中,進行該項審查比較費力。其實,合同主體違法從事限制經營、特許經營、禁止經營的活動不僅會導致合同無效,其中違反專營、專賣和限制買賣規定的行為還有可能因非法經營而被追究刑事責任,在審查相關合同時需要格外注意。
資質問題同樣影響民事行為后果。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特別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雇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是因對方缺乏資質而使自己遭遇法律風險不利后果的一個典型范例。
3.從業人員資格的合格性問題
當合同的履行具有一定的專業性時,有必要審查從業人員是否具備相應的資格,以核實合同主體是否具有足夠的履行合同的能力。例如,監理公司為履行監理合同所派出的監理工程師,如果沒有監理工程師崗位證書則根本不具備從事監理工作的起碼資格,監理公司的履行行為違法。
由于許多職業都有職業標準或專業要求,因而有許多合同需要審查具體履行人員是否具備相應資格,以保證合同履行的質量,避免無謂的法律風險。
例如,國務院于2003年頒布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規定,"鍋爐、壓力容器、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的作業人員及其相關管理人員(以下統稱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取得國家統一格式的特種作業人員證書,方可從事相應的作業或者管理工作。"
4.合同主體的其他資格問題
除前述內容及上一章關于合同內在質量中的相關內容外,合同審查中還有可能遇到下列問題:
(1)來自法律或相對方的資格限制。某些交易會出現來自法律或相對方的主體資格限制,不符合這些限制條件同樣屬于主體資格不合格。例如,在招投標過程中有時發標方會對投標方在注冊資金、資質、業績等方面作出限制性規定,不符合這些條件的投標將勞而無功。
(2)法定代表人及代理人。某些合同可能需要審查對方代表是否法定代表人,或審查對方委托代理人的資格及權限。前者需要調閱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企業章程,后者則主要是審查其授權委托書是否明確、被授權人與代理人是否同一。
在司法實踐中,只要是單位加蓋公章,則簽字人是否法定代表人或授權代理人有時并不重要,但有時必須通過調閱工商檔案確認所用公章是否備案的公章。如果對方采用未經備案的公章簽訂合同,則會帶來許多法律風險。
(3)審查中的操作性問題。如果提交審查的合同中未注明一方甚至雙方當事人,將非常不利于合同審查。因為企業名稱是初步判斷合同主體資格的依據,而某些合同中當事人處于不同位置又有不同的審查重點。因此,合同中的雙方當事人最好讓企業注明,至少要注明自己屬于哪一方,以及對方企業名稱中除字號以外的其他內容,以便識別。
此外,如果交易相對方臨時變更簽約主體,則必須對新的主體重新進行全面審查,而且需要審查新舊主體之間的關系,以防帶來法律風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過渡安置費是什么
2021-03-12民間借貸房產證兩個人名字可以抵押嗎
2020-12-06醉駕行政處罰單多長時間下達
2020-12-07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補辦出讓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13借條中既約定了逾期利息又約定了違約金該如何計算
2021-01-04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概述
2021-03-01事實婚姻關系具有婚姻效力嗎?
2020-12-20孩子可改隨繼父的姓氏嗎
2021-02-22探望權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72020年領結婚證要交二胎押金嗎
2021-01-18法律對訂婚后的退婚是否有保護
2020-12-30干涉老年人婚姻是否承擔責任
2021-01-20協議離婚財產分配原則
2020-11-09發回重審后還能提管轄權異議嗎
2021-03-13哪些人需要自行回避,應該提供什么材料
2021-01-03集資房資格轉讓金屬于什么性質
2021-02-20不批準年假強休算曠工嗎
2020-12-12頂替別人上班能否確認勞動關系
2021-03-17c1駕駛證實習期飲酒駕車扣12分怎么處理
2021-01-12男友是否可以給女友投人身保險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