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確定醫療事故的必要條件是什么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醫療事故的構成要件如下:
1、醫療事故的主體必須是合法的醫療機構;
2、醫療機構違反了相應的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操作不規范導致損害;
3、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存在過失;
4、患者實際發生了人身損害后果;
5、醫療行為與患者的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法律依據: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七條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未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八條 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三)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二、不構成醫療事故就不賠償的嗎
在司法實踐中,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的理解有一個觀點和原則,就是對不構成醫療事故的其他醫療侵權糾紛不能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處理,應當按照《民法通則》和人身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規定處理。
《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是我國民法確立的對侵權行為造成損害予以救濟的基本原則,也是法制社會對人權提供的最基本的法律保障,作為行政法規的《條例》,不可能與民事基本法的這一基本原則相抵觸。《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調整的僅是因醫療事故而造成的損害賠償糾紛,僅限于醫療行政處理的層面。而對于不屬于醫療事故、沒有經過醫療事故鑒定或者經鑒定不屬于醫療事故的其它因醫療行為而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自應當適用《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處理。
所以,“不構成醫療事故就不賠償”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存在一定的誤解。對于《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第2款的規定,應當理解為: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能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九條 因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的缺陷,或者輸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損害的,患者可以向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請求賠償,也可以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患者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的,醫療機構賠償后,有權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追償。
醫生在診療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一些情況導致患者身體受到損害,但是這個時候并不一定就可以認定為屬于醫療事故,還需要專業的鑒定才可以,有些鑒定結果也可能鑒定為不屬于醫療事故。實踐中,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非法行醫、醫用產品侵權、故意行為等造成的患者人身損害則不構成醫療事故;或者雖然有過失但尚未造成患者明顯的人身損害后果的也不構成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哪些情況應當回避
醫療事故賠償調解依據有哪些?
醫療事故分級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朱星律師2009年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學士、管理學學士,中級經濟師、中級審計師,中國法學會會員,2009.07至2010.04:六盤水市廣播電視大學從事國際經濟法等課程教學工作;2010.04至2013.04在盤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從事授信審查、信貸主管、法律審查、風險管理等工作;2013.04至2018.05在貴州銀行從事法律、風控、內審、消保工作;2018.05至今任貴州八辯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專職律師,主攻知識產權、不動產、文化娛樂、互聯網、金融財稅、建筑工程等行業(領域)法律實務,2015起組隊研究新四板、新三版法律實務。
勞動糾紛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1-02-10土地租賃合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6交通事故雙方負同等責任如何處理
2020-11-22監護人能抵押孩子的房產嗎
2020-11-18根據侵權責任法能否主張被撫養人生活費
2021-01-26單位公款可以打到個人賬戶嗎
2021-02-13婚姻法關于離婚協議法律如何規定
2020-11-18遺產繼承超過多少年不得再提起訴訟
2021-02-13試用期工資不能低于勞動合同的百分之幾
2021-03-03單位在哪些情形下可以進行經濟性裁員
2021-02-09保單是否可以轉讓,轉讓保單需要經過保險人的同意嗎
2021-01-14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2-08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公司擔憂
2021-01-24草地、林地承包年限最長是多久
2020-12-04承包期限未到,承包的土地可以讓子女繼承嗎
2020-12-16征拆簽空白協議違法嗎
2020-12-23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14農村宅基地住房拆遷補償相關規定是怎樣的
2021-01-12公房戶主和承租人不是同一人遇拆遷時怎么算
2021-01-01婚前拆遷安置的承租公房婚后購買仍是夫妻共同財產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