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確定醫療事故的必要條件是什么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醫療事故的構成要件如下:
1、醫療事故的主體必須是合法的醫療機構;
2、醫療機構違反了相應的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操作不規范導致損害;
3、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存在過失;
4、患者實際發生了人身損害后果;
5、醫療行為與患者的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法律依據: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七條 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未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八條 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
(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
(三)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二、不構成醫療事故就不賠償的嗎
在司法實踐中,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的理解有一個觀點和原則,就是對不構成醫療事故的其他醫療侵權糾紛不能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處理,應當按照《民法通則》和人身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規定處理。
《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是我國民法確立的對侵權行為造成損害予以救濟的基本原則,也是法制社會對人權提供的最基本的法律保障,作為行政法規的《條例》,不可能與民事基本法的這一基本原則相抵觸。《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調整的僅是因醫療事故而造成的損害賠償糾紛,僅限于醫療行政處理的層面。而對于不屬于醫療事故、沒有經過醫療事故鑒定或者經鑒定不屬于醫療事故的其它因醫療行為而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自應當適用《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處理。
所以,“不構成醫療事故就不賠償”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存在一定的誤解。對于《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第2款的規定,應當理解為: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能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九條 因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的缺陷,或者輸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損害的,患者可以向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請求賠償,也可以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患者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的,醫療機構賠償后,有權向負有責任的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追償。
醫生在診療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一些情況導致患者身體受到損害,但是這個時候并不一定就可以認定為屬于醫療事故,還需要專業的鑒定才可以,有些鑒定結果也可能鑒定為不屬于醫療事故。實踐中,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非法行醫、醫用產品侵權、故意行為等造成的患者人身損害則不構成醫療事故;或者雖然有過失但尚未造成患者明顯的人身損害后果的也不構成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哪些情況應當回避
醫療事故賠償調解依據有哪些?
醫療事故分級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工傷鑒定的賠償標準
2021-03-12拍攝書本放網絡是侵權嗎
2020-12-07軍婚離婚會調解嗎
2020-11-17警察對孕婦可以傳喚嗎
2021-01-13沒有約定還款期限的債務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3-21訂婚后男方爽約彩禮需要退回嗎?
2021-03-13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材料有哪些
2021-03-23使用假學歷如何處罰
2021-02-13人身意外傷害險知識詳解
2020-12-31普通大貨車裝載硫酸發生事故的保險理賠
2020-11-20長期護理保險保險期間為多少年
2021-01-31撞死人車有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1-02-03司機酒駕出事故保險公司是否理賠
2020-12-08如果發生保險糾紛時應怎么辦
2020-12-10外遷女兒不能分取農村宅基地的原因
2021-02-272020年舊城改造有哪些優惠政策,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25賓館拆遷補償參照哪些法律規定
2021-02-17南京拆遷安置房申請條件
2021-01-16八點要素告訴你郊區商品房能不能購買
2020-11-14遇到拆遷,被拆遷人自己可以找評估公司評估嗎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