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定醫療欺詐需要什么證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規定,我們可以將醫療欺詐可以定義為: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提供醫療服務行為的過程中,故意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使患者產生錯誤的認識而接受其醫療服務的行為。
醫療欺詐需要的證據有:
1、患方的身份及親屬關系證明。
2、病歷資料復印件。
3、患者或家屬的誤工證明,如工資單或單位出具的工資證明;無工作單位的,由居委會或村委會出具無業證明。
4、相關費用單據和清單,包括相關的醫療費單據、護理費單據、營養費單據、交通費單據;如患者傷殘,需提供殘疾等級證明和殘疾用具費單據;如患者死亡,需提供喪葬費單據,傷殘和死亡都應提供患者實際撫養的、無其他生活來源者的戶籍證明及無業證明;
5、其他,如有關專家的意見、證人證言、鑒定結論、醫學文獻資料等。證據必須注明證據的來源;書證須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印件、照片、副本或節錄本。
6、如患者委托律師代理醫療糾紛,則提交簽署的授權委托書,并注明代理權限。
法律依據:
《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六十八條
醫療欺詐指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提供醫療服務行為的過程中,故意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式,使患者產生錯誤的認識而接受其醫療服務的行為。
二、醫療欺詐與醫療事故的區別是什么
醫療欺詐應當具備以下幾個構成要件:
(一)以虛構或夸大病情、過度醫療為手段;
(二)以誘使患者支付非必要醫療費用,取得財產或其他財產性利益為目的;
(三)在其醫療水平和能力范圍內明顯可以避免誤診而積極追求的;
(四)給患者生命權、健康權造成侵害或給患者財產權益造成較大損害的。
醫療欺詐行為導致了患者人身財產權利的侵犯,醫患關系的破壞,醫療職業群體的整體形象下降和醫療秩序的混亂。必須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以保護患者的人身財產權利,穩定良好的醫患關系。醫療欺詐行為中存在明顯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欺詐行為,且詐騙金額如果達到詐騙罪的立案標準,那么就應將對醫療欺詐行為按照詐騙罪定罪處罰。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機構怎么確認
醫療事故鑒定機構有哪些?
醫療事故罪與非法行醫罪有何不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房沒到期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12公司被起訴能夠破產嗎
2020-12-10最高法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08妻子私自轉賣房屋會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2移送管轄查封是否繼續有效
2021-03-10信用卡逾期多久會被終止合同
2021-01-01火災財產損失如何舉證
2020-11-15競業限制幾個月可以解除
2021-01-31實習期簽署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7勞動仲裁庭人員不來怎么辦
2021-01-02人身保險合同樣本是怎樣的
2020-12-01論人身保險合同效力之規范
2021-02-05五五分成保險是怎樣賠償的
2021-01-17交強險起訴保險公司流程
2020-12-16保險合同有效期究竟有多久
2020-11-12保險經紀人過錯行為的責任有哪些
2021-03-17拒賠出具什么單據
2021-02-17保險經紀人的資格條件有哪些
2021-02-15土地征用與土地轉讓是什么意思
2021-03-10土地轉讓新政策是什么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