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醫療執行書如何送達
人民法院決定強制醫療的,應當在作出決定后五日內,向公安機關送達強制醫療決定書和強制醫療執行通知書,由公安機關將被決定強制醫療的人送交強制醫療執行制定醫院。
實施強制醫療程序中存在的缺陷及對策
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刑事訴訟法》)特別程序第四章,明確規定了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制醫療程序。實施三年多來,我院依法建議對6名犯罪嫌疑人實行了強制醫療,有效防止了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繼續危害社會。在肯定這一程序積極作用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實行強制醫療程序尚存在諸多現實性的缺陷,急需研究和予以解決。
一、實行強制醫療程序存在的法律和現實缺陷
1、執行主體不明確。被強制醫療的人,是一類與普通非涉案精神病人不同的特殊人群。就我院辦理的案件來看,被實行強制醫療的6人,均具有暴力攻擊性,均涉嫌嚴重危害社會的刑事犯罪案件,如故意殺人、故意傷害和尋釁滋事等,對他們的監管應當實行有限的人身自由。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規定:人民法院決定強制醫療的,應當在作出決定后五日內,向公安機關送達強制醫療決定書和強制醫療執行通知書,由公安機關將被決定強制醫療的人送交強制醫療。因此,公安機關只負責押送被強制醫療的人到精神疾病醫院接受治療。由于強制醫療涉及專業性的精神疾病診斷和治療,實際醫療主體只能是精神疾病醫院或康復醫院,但是關于強制醫療的主體,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
2、醫療機構不規范。被強制醫療的人具有嚴重的人身攻擊性,在強制醫療的過程中應當予以嚴厲監控。但由于強制醫療機構設施及醫療人員參差不齊,監管職責模糊不清,存在或可能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缺乏專門的強制醫療執行人員和明確的監管職責;二是缺乏完整的被強制醫療人員的檔案;三是缺乏嚴格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完備的應急處置措施;四是缺乏專門的治療區域,可能存在被強制醫療人員與普通精神疾病人員混關、混治等情形。
3、解除條件不清淅。《刑事訴訟法》規定了強制醫療解除的法定條件,即“強制醫療機構應當定期對被強制醫療的人進行診斷評估。對于已不具有人身危險性,不需要繼續強制醫療的,應當及時提出解除意見,報決定強制醫療的人民法院批準”。但是,對于“已不具有人身危險性,不需要繼續強制醫療的情形”如何準確評估,存在較大的模糊操作空間。因為強制醫療機構診斷評估時,不排除被強制醫療人員處于服用精神類疾病藥物控制的情況,而這種情況不能當然確定其沒有服用藥物治療時,是否依然不具有社會危害性。《刑事訴訟法》規定,對精神病人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盡管精神病人與精神病人具有社會危險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對于嚴重危害社會的刑事犯罪案件精神病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來說,二者應該是同一的。
4、醫療經費來源不確定。目前,強制醫療費用基本上由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自己或其家庭承擔。在現實操作中,存在被強制醫療的人家庭比較困難、無力承擔長期的醫療費用、家屬對治療和經費情況不管不問的情形。由于公安機關只負責押送被強制醫療的人交付執行,人民法院只負責決定強制醫療,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強制醫療經費由哪個機構或部門承擔,造成強制醫療機構承擔強制醫療工作后,由于經費的原因,奔走于公安機關、人民法院及政府相關部門之間進行協商,以求解決強制醫療費用的情況出現。由于醫療經費來源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強制醫療機構的診療積極性,不可避免地對后續的強制醫療帶來不利影響。
二、完善強制醫療制度的對策
1、應當建立或確定相當數量的強制醫療機構。公立和民營的精神病醫院或康復醫院,只要符合條件,均可以被列入強制醫療單位,便于被強制醫療人員就近管理和治療。在沒有公立和民營精神病醫院或康復醫院,以及醫院數量少不能滿足需要時,有必要由省、直轄市直接建立條件較好的強制醫療機構,建立的數量可以三年來被強制醫療人員的人數為基礎進行評估,以利于對被強制醫療的人進行系統性的治療和監管。在醫療機構建立或確定以后,應配套專業技術設備和人員,完善醫療管理制度、安全防范措施以及全程錄相錄音監控等。
2、應當規范強制醫療監管措施。一是應明確強制醫療職責,設立強制醫療小組,對被強制醫療的人實行分管、分治;二是應當健全被強制醫療的人的工作檔案,包括啟動強制醫療的法律文書、入院檢查情況、治療用藥記錄、每日癥狀的改變、每月定期的社會危害性動態評估、解除強制醫療的法律文書、出院記錄等。動態評估應包括被強制醫療的人思想動態、治療效果、經過藥物治療后是否已經具備完全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現實危害性評估等級等;三是為了便于檢察機關的全程法律監督,相關的法律文書應當及時送達監所檢察部門。
3、應當完善解除強制醫療的司法鑒定程序。精神疾病的司法鑒定,是啟動強制醫療的必須要件,但解除強制醫療的條件,即“已不具有人身危險性,不需要繼續強制醫療的”,缺乏客觀的量化標準。目前,人民法院基本上都是依據精神疾病醫院的評估意見決定是否解除強制醫療。由于主管醫生在出示評估意見書時,被強制醫療的人可能正處于服用精神類藥物控制期間,因此,評估意見并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映被強制醫療的人是否依然具備社會危害性,同時,其評估意見亦缺乏司法鑒定或醫學鑒定的證據效力。鑒于此,解除強制醫療應當實行司法鑒定或醫學鑒定。在進行鑒定之前,被強制醫療的人應當停止服用精神類疾病藥物。
4、應當設立強制醫療專項資金。被強制醫療的人一般治療時間較長,可能是數月,也很有可能是數年,其醫療費用將是一筆巨大的數目。被強制醫療的人家庭一般都較困難,其家屬往往無力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因此,應當設立政府專項資金,以促使強制醫療制度得到認真的貫徹和落實,從而明顯減少社會危害性,排除社會隱患。
5、應當在負有監督職責的檢察機關建立個案全程跟蹤制度。《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規定,強制醫療執行監督由人民檢察院監所檢察部門負責。因此,監所檢察部門應當對被強制醫療的人實行全程監督檢察,建立健全被強制醫療的人跟蹤檔案,包括檢察臺帳、強制醫療申請書、決定書、執行通知書、每月定期檢察情況、每月的評估意見、解除強制醫療決定書,以及精神疾病的司法鑒定書等法律文書。對于在檢察中發現的違法情形和安全隱患,應當及時提出糾正意見和檢察建議書,促進強制醫療制度規范化。
我國司法化的強制醫療制度實施的時間不長,在所有精神疾病涉嫌刑事案件的案例中,大多數犯罪嫌疑人此前未得到有效系統的治療,經過鑒定后才認定患有精神疾病和接受強制醫療。強制醫療任務重、壓力大不言而喻,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和探索,不斷查找缺陷和漏洞,不斷完善措施和程序,才能更好地維護社會的安全和穩定,更恰當地詮釋強制醫療的立法原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是否為之前債務承擔責任
2021-03-16土地租賃合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6《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答記者問
2020-11-17業委會解散物業公司還有效嗎
2021-01-09公司股權轉讓有短期負債怎么處理
2020-11-17不動產證是哪三證合一
2020-11-15婚姻糾紛狀子怎么寫
2021-02-28簽保險代理合同事畢需要解約嗎
2020-12-18職務違法一般怎么處理
2020-11-20購房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六大陷阱是什么
2021-02-21沒鑒勞務合同什么時候可辭工
2020-12-12定期和終身壽險有什么區別
2020-11-14購買兒童意外傷害賠償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1-16家庭財產保險在運作中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28把人撞傷理賠后不服怎么辦
2020-11-18死亡險被保險人不認可保險金額,合同有效嗎
2020-12-18汽車追尾事故理賠是怎樣進行的
2020-12-25公司拖欠五年保險如何維權
2021-02-10如何簽訂財產保險合同呢
2021-03-12保險索償手續如何辦理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