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療事故賠償,死亡賠償金怎么算
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根據客觀計算方法,以定型化賠償模式來確定死亡賠償金的賠償標準和賠償年限,具體為:就是一次性賠償20年,死亡賠償是固定的,受害人是 6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75周歲以上的,按5年計算。死亡賠償金賠償的對象是余命,但又不完全是余命,如果年齡太小,賠償20年就完了,年齡大一點的就是年齡每增加一歲就減少一年。死亡賠償金采納了系“繼承喪失說”,并非精神撫慰金,其計算公式為:
(1)城鎮居民為: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60周歲以上的為(實際年齡-60);75周歲以上為5年]
(2)農村居民為: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n〔n:60周歲以下為20年(含);60周歲以上:n=(實際年齡-60);75周歲以上為5年〕
(3)60周歲以下人員的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年。
(4)60周歲—75周歲人員的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實際年齡-60)]。
(5)75周歲以上人員的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年。
二、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
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分為四種:
1、完全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完全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
2、主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主要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次要作用。
4、輕微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絕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輕微作用。
5、故確定賠償時應根據醫療機構的過錯責任大小來劃分:醫療機構負全部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100%;負主要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60%-90%;負次要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10%-40%;負輕微責任的,應承擔全部損失的10%。
醫療事故賠償責任是賠償責任,還是補償責任。發生醫療事故糾紛的時候,當事人可以按照《醫療事故處理辦法》規定,醫療糾紛的處理應首先由發生糾紛的醫患雙方遵照事實求是的原則協商處理。只有在協商無法進行發生爭議時,才提請當地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
醫療事故致人死亡責任是怎樣的
醫療事故造成患者死亡,如何申請尸檢?
醫療事故致人死亡的賠償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糾紛處理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9勞動關系能否主張人身損害賠償
2020-11-12單位讓員工停職是什么意思
2020-11-27風險代理律師收費標準及其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2-16使用假的畢業證如何處罰
2021-01-04協議限制離婚自由歸于無效
2021-02-27交通事故受害人的誤工費的賠償
2021-03-09口頭合同觸犯合同詐騙罪是否合法
2020-12-16發現對方未履行合同義務怎么辦
2020-12-26再審時變更訴訟請求怎樣進行
2020-11-16顧客在超市門口摔倒超市要賠償么
2020-12-12購房合同附件中的約定有什么注意事項
2020-12-28一般用人單位是怎么舉證
2020-11-26待崗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2-16什么情況員工仲裁不被受理
2020-12-10勞動糾紛處理的相關程序有哪些
2020-11-18了解人壽保險的受益人的知識
2021-03-11投保壽險時應注意什么,壽險的保險金怎么給付
2021-03-02保險標的是什么意思
2021-01-03如何理解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