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7日,被告鄧某通過原、被告共同的朋友周某介紹,向原告陳某借款人民幣4萬元用于生意周轉,口頭約定月利率25‰,借期二個月,并出具借條一張,被告李某作為擔保人在借條上簽了字,但未約定保證責任方式及擔保期限。借款后,被告僅支付了2009年9月27日前的利息,本金分文未付。2009年10月1日晚,原、被告及周某相聚在一起,協商還款事宜。
協商過程中,被告李某從周某手中拿過被告鄧某出具給原告的借條,在借條落款下方迅速添加“注明:11月底先還兩萬”字樣并擅自將“擔保人:李某”幾字用筆劃掉。被告鄧某在借條上緊接被告李某添加內容,又添加上“剩下的錢在年前還清”幾字。原告對被告這種未經其同意擅自更改借條內容的做法感到非常氣憤,不同意延期還款,并撥打“110”報警。
2009年10月12日,原告將二被告起訴至法院,要求被告鄧某償還借款并支付利息,并由被告李某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二被告辯稱,當時口頭約定被告李某的擔保期限為一個月,但未提供證據予以證實。
法院審理認為,原、被告之間的借貸關系依法成立,合法有效。被告未按約定償還借款,應承擔本案的全部民事責任。原告要求被告償還借款4萬元及2009年9月28日起借款利息的主張符合法律規定,予以支持。但請求支付的利息應以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四倍為限。對于被告“當時口頭約定擔保期限為一個月”的辯稱,因其未提供證據予以證實,不予采信。原告起訴時,尚在法定擔保期限內,被告李某的擔保責任依法不能免除。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在從事民事活動時,所有民事主體均應本著誠實守信的原則,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誠實不欺,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應當謹防不誠信行為發生,一旦發生應依法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比如應當謹防債務人借還款、看借(欠)條之機毀損、更改借(欠)條,如債務人一定要看借(欠)條原件,應盡量讓更多人在場,一是讓債務人在大庭廣眾之下一般不敢作出上述行為。二是即使債務人毀損、更改借(欠)條,也有更多的證人可以作證。一旦債務人撕毀、更改借(欠)條,有條件時應立即報警,通過警方制作筆錄還原事實、固定證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探視權與探望權的區別
2021-03-19交通肇事責任認定多久出來
2020-11-25未約定逾期還款利息的,逾期利息怎么算
2021-01-01合同撤銷的條件
2021-02-17房地產開發企業發票如何管理審核
2021-02-11用人單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是勞動關系成立的前提條件
2021-02-05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規范的通知
2020-12-28什么情況被判定為勞動仲裁證據不足
2020-12-27單位交意外保險工傷怎么賠償
2020-12-05意外傷害保險的條件
2020-12-21“消費養老”真能夠對老年人進行養老嗎
2021-03-07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
2020-12-14保險欺詐及其防治
2021-03-04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如何管轄
2021-02-02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到底該不該賠
2021-01-23認識保險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誤區
2020-12-13保險公司銷售健康保險產品可搭售其他產品嗎
2021-03-21租車公司的車沒有買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司機肇事逃逸保險公司判賠
2021-02-24弱體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