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借條時故意寫錯名字
案例:王某父子向朋友張宗祥借款20萬元,并打下借條,約定一年后歸還欠款及利息。想不到王某父子在借條署名時玩了個花招,故意將“張宗祥”寫成“張宗樣”。張宗祥當時也沒有注意。到還款期后,張宗祥找到二人催要借款,誰知二人卻以借條名字不是張宗祥為由不愿歸還。無奈之下,張宗祥將王氏父子告到法院。盡管法院支持了張的主張,但張也因在接借條時的不注意付出了很大代價。
提醒:打借條時不妨請借款人把身份證號寫上去,這樣即使借款名字書寫潦草,也可以憑身份證號確定其人。
2、是己借款,非己寫條
案例:王某向張某借款10000元。在張某要求王某書寫借條時,王某稱到外面找紙和筆寫借條,離開現場,不久返回,將借條交給張,張看借條數額無誤,便將10000元交給王。后張向王索款時,王不認賬。張無奈起訴法院,經法院委托有關部門鑒定筆跡,確認借條不是王所寫。后經法院查證,王承認借款屬實,借條是其找別人仿照自己筆跡所寫。
提醒:借條書寫現場完成、不得離開視線。
3、利用歧義
案例1:李某借周某100000元,向周某出具借條一份。一年后李某歸還5000元,遂要求周某把原借條撕毀,其重新為周某出具借條一份:“李某借周某現金100000元,現還欠款5000元”。這里的“還”字既可以理解為“歸還”,又可以解釋為“尚欠”。根據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誰主張,誰舉證”,周某不能舉出其他證據證實李某仍欠其95000元,因而其權利不會得到保護。
案例2:張某向王某借現金3000元,向王某出具借條一張:“借到張某現金3000元,2005年8月17日”。后王某持該借條向人民法院起訴,張某當庭辯稱此借條證實王某借其款3000元,要求王某歸還現金3000元。后經證實,張某在書寫欠條時,把本應寫在現金3000元后的借款人名字故意寫在“借到”二字后面的空格處,致使欠條出現歧義,以達到不還借款的目的。
提醒:借條內容應反復閱讀,不留歧義。
4、以“收”代“借”
案例:李某向孫某借款7000元,為孫某出具條據一張:“收條,今收到孫某7000元”。孫某在向法院起訴后,李某在答辯時稱,為孫某所打收條是孫某欠其7000元,由于孫給其寫的借據丟失,因此為孫某搭寫收條。類似的還有,“憑條,今收到某某元”。
提醒:寫清借款原因,“收”“借”分明。
5、財物不分
案例:鄭某給錢某代銷芝麻油,在出具借據時,鄭某寫道:“今欠錢某芝麻油毛重800元。”這種偷“斤”換“元”的做法,使價值相差10倍有余。
提醒:寫明借款用途,事由列清。
6、自書借條
案例:丁某向周某借款20000元,周某自己將借條寫好,丁某看借款金額無誤,遂在借條上簽了名字。后周某持丁某所簽名欠條起訴丁某歸還借款120000元。丁某欲辯無言。后查明,周某在20000前面留了適當空隙,在丁某簽名后便在后加了“1”。
提醒:金額的阿拉伯數字后面追加漢字大寫,謹防篡改。
7、兩用借條
案例:劉某向陳某借款18000元。出具借據一張:“借到現金18000元,劉某”。后劉某歸還該款,陳某以借據丟失為由,為劉某出具收條一份。后第三人許某持劉某借條起訴要求償還18000元。
提醒:將借據遺失一事明確載明。
8、借條不寫利息
案例:李某與孫某商量借款10000元,約定利息為年息2%。在出具借據時李某寫到:今借到孫某現金10000元。孫某考慮雙方都是熟人,也沒有堅持要求把利息寫到借據上。后孫某以李某出具的借條起訴要求還本付息,人民法院審理后以合同法第211條“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視為不支付利息”的規定,駁回了孫某關于利息的訴訟請求。
提醒:事先明確約定,并記載于借條之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收養關系的解除途徑
2021-02-04一稿多投的行為違法嗎
2021-01-01股權激勵中競業限制條款的效力
2021-03-26行政案件立案后可以撤銷嗎
2021-01-23勞務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29手寫無勞動關系模板是怎樣的,手寫是否有效
2021-03-03交通事故意外險的免責事項
2021-01-23飛機起飛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6郵包保險的方式和責任范圍有哪些
2021-03-14車著火了保險怎么處理
2021-03-18保險合同有效期究竟有多久
2020-11-12保險合同內容的變更如何進行
2020-11-14保險人對投保人有什么責任
2020-12-22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怎么處理
2020-12-26車輛修理費高于市值,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1-03-03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0人壽保險索賠需經過哪些步驟
2021-03-11非法轉讓土地要怎么處罰
2021-01-31拆遷補償是按照人口數還是房屋面積進行補償
2021-02-17農村拆遷補償款是多少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