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生活中聽到的大多就是合同,很少聽說過格式合同這個名詞。那么這兩者來說其實就是不同的說法,一個是廣義的籠統(tǒng)的說法,另一個就顯得比較專業(yè)細致。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格式合同名詞解釋,看看他的具體意識是什么。
格式合同的解釋規(guī)則
(一)格式條款解釋的特殊性
對于格式條款的解釋,同通常合同條款相同,需要考量合同目的對之作體系化的解釋,以探求合同兩方當事人的真意。正如臺灣學者所言,“所謂對合同真意的探求在街市上已不具有異議,重要這不在于個人之意義而是就條款內容對社會之意義來探究,蓋顧客于此種情形下可謂大量當事人由偶然之選擇而已。從社會學上看來其締約可謂被迫表示愿意受束?!睂τ谡嬉獾奶綄つ藢νǔ:贤瑮l款的解釋目的,對格式條款的解釋亦遵循這種通?;瓌t。同時,格式條款又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而不僅僅限于通常的解釋目的,況且它還有例外的解釋規(guī)則?! 「袷綏l款本身是格式條款提供方基于重復使用的目的而擬定的,因此,格式條款的訂立流程并沒有通過磋商談判。此外,其適用愛人也并非特定的,擬制格式條款的一方往往是為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的公司和公司,即便交易愛人分別,也不影響預先擬定的格式合同的內容。交易愛人只能選擇接受或不接受合同條款,而不能與格式條款提供方討價還價。姑且不論內容正當與否,格式條款訂立流程上的特點就決定了一開始的不平等。因此,在解釋格式條款時,應當考慮到獨立于案件紛爭之外的條款內容,要考慮到多數人的利益。因為格式條款并非為某一特定合同而設立,而是針對大多數合同的基礎。
(二)格式條款的通常性規(guī)則
對格式條款也應當做最通常、通俗或者符合行業(yè)習慣的理解,以訂約者通常的、合法的理解為格式條款進行解釋。不應把各個具體的訂約環(huán)境或特別的意思表示作為解釋合同的考慮因素,據此探求個別當事人的真實意志,而應超脫于具體環(huán)境及特殊意思表示。《合同法》第四十一條限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fā)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這一限定即是對格式條款本身的特殊性有所認識,從而制定的格式條款的通常解釋規(guī)則。從體系解釋的角度看,這種解釋方法是邏輯自洽的。
(三)格式條款的特殊解釋規(guī)則
1、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沖突時的解釋規(guī)則
簡單的“非格式條款優(yōu)先”并不能夠完全形成此種情形下的合法解釋。應當看到,非格式條款非絕對優(yōu)先于格式條款,無效或者可撤銷的非格式條款同樣要讓位于合法有效的格式條款的適用。此時,無效和可撤銷就是限制非格式合同效力的重要情形。然而,格式條款的效力也會受到后文所述的適用規(guī)則的限制。在我倆關注解釋規(guī)則的時候,同樣不能忘記出發(fā)點——探求真意,而非僵化地理解非格式條款的優(yōu)先性。立法中所述的”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是對大致率事件的蓋然性表述,我倆既要注意到非格式條款不奏效、無效或可撤銷的情形,又要注意到條文的本意——即有效的非格式條款事實上上離當事人的真意更近,因而優(yōu)先于有效的格式條款。
對于優(yōu)先的理解,存在一個相對的“劣后”條款的效力問題。《合同法》限定,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此時,格式條款可否因為與非格式條款沖突而無效了呢?此外,通過合同效力的考慮,對于成立但尚未奏效的非格式條款而言,如果奏效的格式條款可否優(yōu)先適用呢?我認為這兩個問題的提議意義在于喚醒了對理解這一解釋規(guī)則的適用前提的必要性——僅當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的內容存在沖突時適用,而非在任何時候都適用。二者的效力問題與優(yōu)先適用問題并無牽連,只要二者的內容不存在沖突,倘若奏效時點分別,就只需要按照合同商定履行即可;如果二者的內容存在沖突,且存在效力之有無的問題,則有效者當然應予以適用;如果內容沖突的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效力存在先后的問題,那么應當適用第六十二條的解釋規(guī)則,即采用非格式條款。此外,由于“沖突”之義在于內容上的“不一致”。因此,這種不一致不存在中間狀態(tài),此時的格式條款與非格式條款是非此即彼的狀態(tài)。因此,“采用非格式條款”的另一層含義在于與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格式條款失效。
2、商定不明時的特殊解釋規(guī)則
羅馬法有云:有疑義就為表意者不利之解釋。如上所述,格式條款的訂立流程分別于通常的合同條款;此外,基于法律是最低限度道德以及近現代民法上的經濟理性人假設,立法者對格式條款提供方更有可能在格式合同中加入損害另一方當事人利益的內容。因此,為了防止歧義對合同相對人的不利影響,法律限定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做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
與上一條規(guī)則相比,本條規(guī)則的適用前提是“商定不明”,與上述“不一致”的這種非黑即白的涇渭分明的狀態(tài)分別?!吧潭ú幻鳌贝嬖谥虚g狀態(tài),憑借任何一端都不能判定哪一個才是當事人的真意。從發(fā)生原由上來看,歧義事實上上是由條款的擬定者導致的。因而,依據意思自治原則,合同的擬定者必須為自己的表意不明承受職責。此外,還需注意的是,本條規(guī)則的運行環(huán)境是格式條款本身,不牽涉與非格式條款的關系。
以上就是格式合同名詞解釋,其實在總的閱讀完之后我們可以知道,格式合同其實主要就是對于合同的法律上的一個比較專業(yè)的說法。與我們所說的合同其實是一個意識。只是說格式合同更加的專業(yè)化,在處理合同問題的時候可以更為準確的找出相應的問題。
房屋贈與合同是否能夠撤銷
最新五金材料供貨合同
公司不簽勞動合同對員工有什么不利影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安置房還沒下來怎么寫遺囑
2020-12-09遲延履行義務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1-04銷售數據是否屬于商業(yè)秘密
2021-01-06擔保法司法解釋
2021-03-26子女的姓氏如何確定?
2020-11-07孤老的監(jiān)護人如何指定
2021-02-06被告申請財產保全能支持嗎
2020-12-30道路交通誤工費怎么計算
2020-11-29房產抵押給個人還能查封嗎
2021-02-23欠錢被起訴房子能正常過戶嗎
2021-02-06離婚了孩子怎么上戶口本
2021-03-08轉繼承怎么規(guī)定
2021-01-06轉繼承怎么分割財產
2020-11-11賠償金和經濟補償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4私人幼兒園疫情不上班有工資嗎
2020-12-14擅自離職該怎么做
2021-01-20哪些勞動爭議可由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1-02-17壽險的追訴期是兩年嗎
2020-11-15房屋保險中的分類有幾種
2020-11-27車輛損失險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