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之間根本就沒有結婚的打算卻把孩子生下來的這種做法本身就已經是對孩子極其不負責任了,如果再因為孩子是屬于未婚子,卻不承擔撫養孩子的這種義務的話就已經是涉嫌違法了。因此未婚子女其中一方也要按時的支付撫養費,接下來小編要介紹的就是未婚子女撫養費收入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一、未婚子女撫養費收入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父母離婚時,離婚孩子的撫養費標準需要考慮什么因素呢?一般而言主要從三個方面綜合進行考慮:一是子女的實際需要;二是結合撫養地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三是父母雙方的給付能力(收入及財產情況)。
對于離婚孩子撫養費標準的確定,雙方可以根據上述三個原則進行協商,不能協商一致的,由法院判決。法院判決的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七條的規定。
(1)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月總收入的20~30%的比例判決,對于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具體數額原則掌握在800~2000元/月。負擔兩個以上子女撫養費的,比例可以適當提高,但一般不得超過月總收入的50%。
(2)對于高收入的。按照上述比例計算高于上述幅度的,可突破上述幅度,如無特殊情況,一般不超過3000元/月。
(3)對于低收入的。按照上述比例計算低于上述的幅度的,如有較多其他財產的,可不按上述比例而按上述幅度判決,以維護子女的合法權益;如財產不多或無財產的,結合撫養人的撫養能力,可不按上述比例而低于上述幅度判決,以保障子女的最低生活水平。
(4)對于無收入的。可用其財物折抵子女撫養費。如具有勞動能力的,原則上應支付子女撫養費,因撫養子女是父母的義務,不能因暫時無收入而免除其義務,應保障子女的最低生活水平。
(5)對于子女患重病、出國讀書(須經雙方同意)等特殊情況,可超過上述幅度判決。
二、撫養費的支付方式
1、有條件的,可以一次性給付;
2、暫時不具備條件的,可以按月或定期給付,也可按季度或年度給付。
如果協商一致,一方可以承擔全部撫養費的,如果一方撫養能力明顯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費用,影響子女健康成長的,則不可以。 即使達成上述孩子撫養協議,如果過一段時間后,雙方經濟情況確有變化,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確有增加或者給付的必要,一方仍可訴至法院,要求另一方承擔撫養費。
撫養費的給付期限,一般應至子女十八周歲為止;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以其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并能維持當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給付撫養費;在孩子成年后,尚未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生活困難的,父母又有給付能力的,仍應負擔必要的撫養費。
由此可見,未婚子女撫養費收入的這個問題當然是受到我國婚姻法支持的,撫養費不管子女是屬于非婚生子還是正常的婚生子,跟當事人的收入都是有聯系的,有固定收入的話就按照固定收入的相應百分比支付,沒有固定收入的只能夠按照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給孩子按時的支付撫養費,不能因為是沒結婚生養的孩子就不管不顧了。
未婚生子女由誰撫養?
未婚證明格式是什么,該怎么寫
未婚證明怎么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蘇成生律師,男,漢族,中共黨員,執業證號12205200210566592。2002年——2016年執業于96101部隊法律顧問處,處理過大量涉軍維權案件,現為通化市昱誠律師事務所職業律師。對預防糾紛發生、減少當事人訴累,有獨到經驗。 當前業務強項:擔任政府機關法律顧問,商事合同審查與訴訟,有處理應急突發問題、歷史遺留疑難問題的豐富經驗。經常處理家庭婚姻、交通事故、拆遷承包糾紛、工亡討薪糾紛等常見案件。 電話:13943571065 人生格言——“人生目標是應該通過堅守信念,而不是屈服來實現的。在追求人生目標的道路上,我從未放棄!盡管這條路注定會走得很艱難,很孤單,但是上天不會辜負每個人的勤奮和堅持!”
贍養糾紛的法律依據
2021-02-02醫院公開患者照片是否構成侵權
2021-03-12哪些人可以向行政機關要求賠償
2021-01-18取保候審3年了何時結案
2020-11-14遺產繼承辦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24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多久可以量刑
2021-03-22工傷申請財產保全有必要嗎
2021-02-25訂立合同時合同內容違反法律法規怎么處理
2020-12-21什么是涉外繼承?
2020-12-19學校為什么不能建集資房
2020-12-27勞動保障公益崗幾年解除合同
2021-03-23什么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15勞務工有什么合同
2021-01-30對新保險法修改中兩個問題的探討
2021-02-26從一起賠案看保險公估的幾個法律問題
2021-03-16保險合同多久沒有交保費合同會終止
2021-01-28二手車車險不予理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8退商業車險過程是怎么樣的,退保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5土地承包合同什么情況下無效
2020-12-11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法律規定有何內容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