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的負擔行為和處分行為貫穿了整個民法,在法律上的地位是是相當重要的,在法律逐漸普及的今天我們應該對這兩種行為深入了解,才能正確對現行的民法作正確的認識和判斷,那么關于負擔行為和處分行為兩都之間的定義是什么,以有那些區別些,接下來律霸的小編為大家作如下說明。
(一)負擔行為和處分行為的定義
負擔行為又可稱之債權、債務行為,指以發生債權債務法律關系的法律行為,有為單獨的行為,如捐助行為,也有契約行為,如買賣。它的特點是一旦負擔行為成立有效,債務人付有給付的義務,而債權人有基于契約或是法律的對債務人的請求權。如出賣人有交付物于買受人,并使其取得物的所有權的義務。
處分行為是直接使某種權利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法律行為。處分行為包括物權行為和準物權行為,物權行為是指發生物權法上效果的行為,有單獨行為,如所有權的拋棄,有為契約行為,如所有權的轉移、抵押權的設定等。準物權行為指以債權或者無體財產權作為標的的處分行為,如債權的轉讓,債務的免除等。
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乃民法上最重要的二類法律行為。這二個法律行為系由法學家所創設,具高度技術性,因其貫穿整個民法,可以說是民法上的任督二脈,必須徹底了解,始能對現行民法作正確的的解釋適用。[2]
(二)兩者之間的區別
1.區別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在法律上的實益有二:
(1)關于處分行為,應適用所謂標的物特定原則,即物權行為或準物權行為至遲于其生效時,其標的物須屬特定,并須就一個標的物作成一個物權行為或一個準物權行為(即一物一權原則)。反之,負擔行為則不受此限制。
(2)有效的處分行為,以處分人有處分權為要件。原則上凡財產權人,就其權利標的物皆有處分權,具有處分標的物的權能(處分能力)。無處分權而處分標的物者,為無權處分,效力未定(參閱臺灣民法第118條、中國合同法52條或“無權處分”詞條)。反之,于負擔行為,則不以處分人有處分權為必要。
2.兩者的分離
故應就各該行為本身判斷其是否成立或有效。例如,甲出賣乙之A、B二書于丙,并將該二書交付于丙。此時,其買賣契約有效,因買賣契約系負擔行為,不以出賣人為所有人或有處分權為必要,出售他人之物的買賣契約仍屬有效。就物權行為言,因直接涉及所有權的變動,須以處分人有處分權為“生效要件”,就AB二書言,甲均屬無權處分。根據最新的司法解釋,因無權處分訂立的合同,若無其他效力瑕疵,合同自始至終有效。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處分行為和負擔行為的相關內容,可以得知,在法律上處理和負擔并不是我們平常所理解的狹義定義,特別是針對我們發什么債權、債務和權利之間的變更等行為的時候,更要理解這兩者行為的具體差別,如有更多專業的問題可以咨詢律霸的律師。
無權處分和無權代理的區別
無權處分買賣合同的效力
共有著作權的行使、處分和分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施工班組安全合同格式
2020-11-20破壞軍人婚姻構成犯罪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1-03-02連帶責任范圍大于補充責任嗎
2020-12-02監護過失是否要承擔侵權責任
2020-12-31個人婚前財產的證據如何保存
2021-02-19關于商業銀行的擔保規定
2020-12-02醫療糾紛訴訟的案由包含哪些
2021-01-01承包關系算雇傭關系嗎
2021-02-12病假單位會辭退嗎
2020-12-26劃撥用地手續有哪些
2021-01-17母子公司間派遣員工,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08在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1-13意外傷害保險費率
2021-02-01飛機延誤險怎么理賠
2021-03-16<保險法>之財產保險部分學習摘要
2021-03-17什么是再保險公司
2020-12-10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嗎
2021-03-04解除保險合同的手續及風險
2021-01-24保險業非法集資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10保險代理人的職責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