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勞動合同仲裁申請時效
【案情摘要】
原告:林某
被告:上海某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原告于2006年4月1日經人介紹至被告處應聘,由被告工作人員程某某對其進行面試后錄用,雙方于當日簽訂了勞動合同,期限至2007年3月31日。其每月工資人民幣1,000元加提成,由被告通過銀行轉帳形式支付。勞動合同到期后,其仍然在被告處工作。2007年7月15日,被告將其辭退。被告未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且未辦理招、退工手續。
2008年11月24日,原告曾向上海市長寧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被告繳納2006年4月1日至2007年3月31日的社會保險費、辦理招、退工手續、支付遲退工損失。該委以申請人的請求事項超過仲裁申請時效為由,決定不予受理。原告遂訴諸法院。
原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為其補繳2006年4月1日至2007年7月15日的社會保險費,辦理招、退工手續,并按每月人民幣550元的標準賠償2007年7月15日至2009年2月2日延誤退工的經濟損失。
被告辯稱,其公司從未與原告簽訂勞動合同,原告未向被告提供過勞動,被告未支付過原告報酬和相關福利,原告的訴訟請求已經超過訴訟時效。請求法院予以駁回。
【裁判】
經法院審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一款、第八十二條,《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第四十一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某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為原告林某辦理招退工手續(錄用日期為2006年4月1日,退工日期為2007年7月15日);
二、被告上海某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賠償原告林某2008年9月24日至2009年2月2日延誤退工的經濟損失人民幣2,365元;
三、駁回原告林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爭議焦點】
如何理解仲裁時效60天的問題?
【法理分析】
本案的案情比較簡單,由于被告缺席審判,根據證據蓋然性原則,只要原告提出的證據證明標準達到“蓋然性”標準,即可采納原告的證據。
案件的判決沒有問題,本案中最重要的問題即為如何理解仲裁時效60天。
根據《勞動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60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p>
而六十日的申請仲裁期限是否超過應是勞動合同當事人在訴訟階段的一種程序性抗辯權利,對此權利,當事人可以主張,也可以放棄。對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未提出申請仲裁期限超過六十日的抗辯,法院不應對此主動審查。也就是說,法院沒有主動審查的義務,只要當事人不主張已過仲裁時效,法院就不能直接作出駁回訴訟請求的判決。
本案中,被告缺席審判,未對原告申請仲裁已過時效提出異議,法院就不能直接作出駁回訴訟請求的判決,但是在實際的審判中,被告往往會就這點進行抗辯。本案被告未出席可能是因為案件標的小,爭議不大。
那就面臨一個問題了,本案當事人2008年11月24日申請仲裁,那勞動爭議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計算?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爭議仲裁申請期限應當如何起算問題的批復》:“用人單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五條第(四)項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發生爭議的,勞動者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期限應當自收到解除勞動合同書面通知之日起計算?!钡景冈鎱s并未收到接觸勞動合同書面的通知,那我們更難判斷勞動爭議的時間了,而判斷勞動爭議的時間至關重要,勞動爭議之前原告主張被告賠償延誤退工經濟損失的訴訟請求,法院是不應予以支持的。只有勞動爭議發生之后原告的類似主張,法院才應予以考慮。所以只能根據60天的仲裁期限判斷爭議時間是從2008年9月23號發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患者能否要求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
2021-02-12企業之間能否直接借款
2020-12-05反擔保成立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09辦理反擔保抵押措施有什么條件
2021-03-11電商平臺賣家欺騙消費者怎么賠償
2021-02-20被公司騙了簽了工傷賠償協議怎么辦
2020-11-26房子70年產權到期后怎么辦?民法典草案規定:自動續期,可免費?
2020-11-07違法占用村集體建設用地如何處罰
2020-12-25強制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
2021-01-26被惡意調崗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02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之間存在什么不同嗎
2020-11-19論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
2020-11-24買的分紅型保險,可以理賠嗎
2020-12-29出了車禍保險最多賠多少
2021-02-17城鎮居民醫遼保險可以在網上交嗎
2021-01-07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原則的原因是怎樣的
2021-02-18如何解決投保容易理賠難的問題
2021-01-30拆遷補償標準過低能否提起訴訟
2021-01-06拆遷房房產證改名字怎么辦理
2020-12-02房屋拆遷土地未過戶有賠償嗎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