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如果您買保險的時候留意過,就會發現保險合同上一般都有相應免責條款的聲明。這種情況是為了指出保險人不會承擔的保險責任的范圍,在合法范圍內避免其過度承擔責任。下面,律霸的小編將著重為您介紹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司法認定極其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法律性質及分類
(一)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法律性質
《保險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對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對該條款的內容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辈⑽磳⒚庳煑l款區分為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該條的規定是否意味著無論格式條款還是非格式條款,保險人都應當承擔提示說明的法定義務?從該條第1款與第2款上下文來看,保險人僅對格式條款內容負有說明義務。而《保險法解釋(二)》第9條對免責條款所涉合同形式進行了限定,將其限定于保險人提供的格式合同文本之中。顯然,《保險法解釋(二)》對于免責條款的界定更為具體,避免了司法實踐中免責條款存在于何種合同形式中的爭議。
對于免責條款的規制不僅體現在保險法中,還涉及到其他部門法,如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考察西方各國的民商事立法中關于格式條款的內容,亦可看出各國對格式化免責條款都予以重點規制,但保險合同格式化免責條款與其他合同相比具有特殊性,體現在:
首先,從免責條款的屬性看,保險人制訂免責條款的本質是約定風險排除事項,因保險人不可能對所有風險事項給予保障。而其他條款中因保險合同相對人違反法定或約定義務,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的約定,是保險人不予支付保險金或解除合同的條件,而且該約定不得違反保險法強制性規定,這類條款并不具有風險排除功能。所以《保險法解釋(二)》中以法律效果作為認定免責條款的唯一標準,該標準是否符合免責條款本身屬性是存有疑問的。一直以來,對于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屬性方面鮮有著述論及,在對普通財產性合同免責條款定性的分析中,有學者認為可以將免責條款區分為免除人身傷害責任的條款,免除債務人故意或重大過失不履行債務所應承擔責任的條款;以及免除債務人一般過失造成的有關財產損失責任的條款兩大類。前者以社會公共利益為確定其效力的基礎,后者以公平原則為確定其效力的基礎。上述學說主要是基于過錯程度對免責條款做出劃分。
筆者認為,對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定性不能簡單歸入上述類別,因為保險合同是一種商事合同,而保險人從事的是以風險保障為目的的經營活動,保險人所主張的免責通常與其自身過錯無關,而與保險人控制風險有關,簡言之,保險合同的免責條款是一種風險控制事項,當然,免責條款中的風險控制是否合理,有無排斥合同相對人的權利則另當別論。
其次是從免責條款與保險責任條款之間的關系看。保險責任條款本質上是一種風險保障條款;而免責條款則主要針對風險排除事項。由于保險業經營的險種所針對的各種風險類型紛繁復雜,所以任何保險人都不可能對被保險人遭受的全部風險造成損失提供保障。保險人出于對風險的控制和分配,必然要求對其承擔的風險范圍做出限定,這是保險合同免責條款存在的合理性基礎。
所以,狹義上保險人免責條款應當是與保險人承擔的風險保障責任相對應的條款,如果責任的發生與保險人承擔的風險保障責任無關,當不屬于免責條款范疇。例如在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投保人、受益人發生的道德風險,依法應當由其自身承擔責任,與保險人責任所定義的意外風險無關,不應屬于免責條款,而應屬于法定免責事項。再如保險人于保險合同格式條款中約定,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不履行某項義務,將不予支付保險金,該條件與保險人確定自身風險保險責任范圍無關,亦非法律規定,屬于保險人自行約定的免責條件。
鑒于以上原因,筆者認為,根據免責條款的約定方式,可將保險合同的免責條款區分為雙方協商約定的免責條款和格式化免責條款;而按照免責條款的本身含義可以區分為廣義的免責條款和狹義的免責條款,前者包括了所有免除保險人賠付保險金責任的條款,范圍與《保險法解釋(二)》第9條之規定相同;后者是指直接與保險人風險保障范圍界定相關的條款。
(二)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的分類
保險人制定的免責條款往往不局限于“除外責任”、“責任免除”等合同章節,按照《保險法解釋(二)》第9條第1款的規定,只要其實質上達到了全部或部分免除保險人賠付保險金責任的效果,就可以認定為免責條款,故筆者此處所作分類,是根據實定法從廣義上對免責條款進行劃分。
筆者收集了各家保險公司目前廣泛適用的保險合同條款,并且嘗試結合保險法及其司法解釋對其進行梳理,將目前各大保險公司制定的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劃分為以下情形:
1、是對特殊風險的排除,例如對戰爭、暴動、核輻射、環境污染等風險造成的損失免責,常見于財產保險;被保險人從事高風險活動或特定原因,如跳水、跳傘、食物中毒、醫療事故等造成的傷亡免責,常見于人身保險;
2、是法律規定的免責情形,例如投保人、被保險人故意制造保險事故,投保人、受益人故意殺害被保險人,被保險人故意犯罪等行為造成的損失,理論上一般將其稱為道德風險;
3、被保險人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之行為導致的損失,如被保險人吸毒,無有效駕駛資格或醉酒后駕駛機動車等;
4、保險標的存在的內在缺陷、自然損耗等,多見于財產保險合同;或被保險人患有特殊疾病,如發生先天性疾病,感染艾滋病毒等,或是在保險合同生效起一定期限患有重大疾病,多見于人壽保險合同條款;
5、是屬于保險責任范圍內,而保險人對輕微損失加以排除,例如免賠額、免賠率等;
6、是按照責任人對保險事故承擔責任的比例確定保險人賠付比例,即比例賠付條款,多見于財產保險或責任保險中。
7、在財產保險或責任保險中,保險人通常還會制定損失和費用的免責條款,如對保險標的遭受保險事故引起的間接損失免責,這類條款與前述免責條款區別表現為,前述免責條款具體描述為:“以下原因造成的損失、費用,保險人不負責賠償”,而后者則具體描述為:“以下損失、費用,保險人不負責賠償”。二者對比,可以看出前者是對特殊風險造成的損失免責,而后者是直接對損失免責,不區分各類風險,即使損失由保險責任范圍內風險造成,保險人也能免責。
二、保險合同免責條款司法認定的主要問題
(一)免責條款的認定標準難以確定
從上述分類可以看出,目前保險合同中的格式免責條款并非完全都是由保險人擬定的風險排除事項。有的條款是對法定免責事項的重復,如上述第2種條款;有的條款則是對投保人嚴重違法事項的排除,如上述第3種條款;有的條款則是在保險責任范圍內進一步限縮保險人的責任,如上述第5種條款;有的條款則可能在法理上違反公平原則,如上述第6種條款;有的條款則不區分任何風險,一律規定保險人免責,如上述第7種條款,嚴格來說該類條款不屬于界定保險風險保障范圍的條款,因為該條款擴大了“免責”的范圍,即使損失原因是由保險責任范圍內的風險引起,保險人亦可免除賠償責任。以上條款中,與排除保險責任直接相關的條款主要為第1種和第4種條款,而其他條款并未直接對應保險責任的范圍,也就是說,并非為限制保險人風險責任范圍而存在的條款,因此與其說它們是“免責”條款,不如說是保險人不予支付保險金的條件。
另外,在格式保險合同條款中,一般在“除外責任”事項中列舉上述免責事項,而有時保險人為了減輕自己的賠付保險金義務,也會在除外責任事項外,如被保險人義務事項內設置一些保險人免除或減輕保險金賠付責任的條件。如某保險人在其企業財產綜合險條款中約定,
1、保險單正本、索賠申請、財產損失清單、技術鑒定證明、事故報告書、救護費用發票、必要的賬簿、單據和有關部門的證明;
2、投保人、被保險人所能提供的與確認保險事故的性質、原因、損失程度等有關的其他證明和資料。投保人、被保險人未履行前款約定的單證提供義務,導致保險人無法核實損失情況的,保險人對無法核實的部分不承擔賠償責任。
而《保險法》第21條規定了保險合同相對人對于保險事故發生的及時通知義務,并規定因故意、重大過失未及時通知致使保險事故的性質、原因、損失程度等難以確定的,保險人對無法確定損失得免除賠付保險金的責任。
《保險法》第22條則規定了保險合同相對人在保險事故發生后,應承擔提供證明和資料的義務,但并未規定保險合同相對人未履行該義務法律后果,因此,筆者所引用的保險合同條款為保險人自行設定的格式化條款,如保險合同相對人未履行該義務,其法律后果是保險人全部或部分免除賠償責任。但對于該條款究竟屬于免責條款還是無效條款,各地司法機關卻認定不一。而從程序法角度來說,該條款實質為保險合同相對人所應承擔的舉證義務,那么保險人根本不必要在此作出規定,如果保險合同相對人不能提供相應證據,其當然應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故《保險法解釋(二)》第9條第1款規定除責任免除條款外,其他如免賠率、比例賠付等免除或減輕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亦可被認定為“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問題在于,將法定免責事項、保險合同中約定的免責條件、合理界定保險風險保障范圍的免責條款都作為法律規制的對象是否合適?筆者將在下文中對此問題展開進一步討論。
(二)保險人未履行法定義務時免責條款的法律后果不明確
《保險法》第17條、第19條都涉及到免責條款的效力問題,而《合同法》第39條、第40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合同法解釋(二)》)第6條、第9條、第10條則規定了普通民事合同中免責條款的效力。在保險合同領域,保險法與合同法規定是一般法與特別法關系,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釋主要針對格式免責條款的提供方應承擔法定義務和法律效力作出了規定,有學者認為合同法及司法解釋對于免責條款和無效條款之間的界定并不明確。
相比合同法而言,保險法的規定更為具體,按照《合同法》第39條規定,格式化免責條款提供方要履行提示和說明義務,而在保險法中則要求保險人作出提示和明確說明,在說明義務履行要求上顯然高于合同法?!侗kU法解釋(二)》第11、12、13條對于保險人履行提示和明確說明義務的形式、內容和舉證責任等都作出了詳細的規定。與法定義務相對應,現行立法規定,保險人未就免責條款作出提示或明確說明的,免責條款不產生法律效力。然而,對《保險法》第17條規定的保險人未盡明確說明義務的法律后果如何界定,是屬于無效條款,還是屬于未訂入保險合同,抑或被認定為其他效力有瑕疵的條款,目前還有很多爭議。對于保險合同雙方約定形成的免責條款,其法律效力如何認定,在現行立法和司法解釋中也不能找到答案。
《保險法解釋(二)》的出臺有助于厘清免責條款的一些問題,但關于免責條款認定上還有許多問題待解決,體現在:
一是格式條款的認定標準有待商榷;
二是非格式免責條款的效力認定問題;
三是針對格式免責條款,若保險人未盡提示或說明義務,其法律后果認定方面尚有爭議。
此外,如果保險人沒有對免責條款之外的格式條款履行說明義務,該格式條款的法律后果如何認定,現行立法未作任何規定,這顯然不利于保險合同的履行。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介紹的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司法認定及其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另外提醒您在平時購買保險的時候,盡量學習一些保險的基本知識,不要盲目購買,避免調入一些保險公司的圈套。如果您與保險公司產生了糾紛,可以通過律霸在線咨詢服務,委托我們的律師為您解決問題。
保險合同效力中止有哪些條件
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不生效的情形是什么?
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要注意哪些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賠償糾紛能否風險代理
2020-12-30律師可以不收代理費嗎
2020-12-16勞務合同可否定免責條款
2021-03-19怎么判定合同真偽
2021-01-28祖父對未成年孫子恨鐵不成鋼,可以撤回贈與的房子嗎
2020-12-10房產證有時效嗎
2021-01-12哺乳期內被調崗
2021-01-28辭職以后怎么辦理居住證
2021-03-18侵權責任和產品責任可以同時主張嗎
2020-12-25人身意外保險范圍有哪些
2020-12-30頂包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1-01-05跳單條款是否一定獲得理賠
2021-03-13無法找到第三者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無責車輛損失賠償責任
2020-11-28土地流轉補償款是如何的
2021-03-06土地流轉的類型有哪些
2021-03-17劃在拆遷紅線內的房子能不能賣
2021-01-11天津最新拆遷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3-14國有土地使用權拆遷后怎么處理
2020-12-11征地拆遷補償
2021-02-15集體土地征地補償款如何分配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