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轉讓有什么法律規制
1、底線救濟原則。
2、不得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原則
3、法定程序審查原則。
4、執行救濟制度補救原則。
1、底線救濟原則。
在法院拒絕裁判、用盡公力救濟仍無法保障權利、公力救濟與正義沖突、對公力救濟的信任危機、公權力侵犯私權等情形下,當事人不得已而為之的最后救濟,可稱作底線救濟。民事判決書是司法機關適用法律對案件作出的權威結論,是公權對私權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司法權力的尊嚴。如果允許當事人自由買賣法院判決書確定的債權,則各類民事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都可能進入市場流通,甚至能夠公開進行競價拍賣。如出現上述情況,的確會產生一系列負面影響。因此,判決確定的債權必須由于執行中止或終結等阻卻執行的情形出現以后,債權實現的公力救濟可能落空時,公力救濟無法有效解決或難以施展效能,法院即便判決也無法執行,此時判決的債權方可轉讓。
2、不得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原則
由于已決債權轉讓具有私力救濟的傾向,因此,對符合轉讓條件的債權無論是否申請執行,都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如不能通過侵犯他人和公共利益的手段予以實現,為此,必須遵守法律設定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責任的邊界。
3、法定程序審查原則。
當事人轉讓已決債權必須經過法院的審查和認可。根據債法原理,“為債權之實行,對于債務人之財產為強制執行或擔保物之拍賣程序已開始后,其債權人仍得將其債權讓與于他人”。也即已決債權雖處于強制狀態,其仍屬可轉讓的債權,實體內容的可轉讓性決定了作為形式的判決的可轉讓性。正如馬克思所言“如果審判程序只歸結為一種毫無內容的形式,那么這種空洞的形式就沒有任何獨立的價值!
但如前所述,法院判決是債權人申請執行的依據,體現了司法的權威性,這樣的性質決定了已決債權不能像一般債權一樣可以自由轉讓。本文認為已決債權的轉讓必須通過法院審查的方式予以確認。轉讓方和受讓方私下協議轉讓已決債權,必須一起到申請執行的法院辦理申請執行主體的確認和變更,否則不能發生強制執行的效力。
4、執行救濟制度補救原則。
由于已決債權轉讓中既判力和執行力擴張等原因,有時會造成對執行當事人或第三人利益的不法侵害,司法上將針對此類侵害的補救,稱之為執行救濟。執行救濟制度,是指因執行依據錯誤或執行程序中的違法執行、不當執行或懈怠行為對執行當事人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侵害時,而設定的一種程序保障或實體補救的權利保護制度。其目的是通過對違法執行或不當執行行為進行矯正,對出現的后果予以程序上和實體上的彌補和救濟,從而實現對私權的保護與規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孩子在學校受傷的學校擔責還是老師擔責
2020-12-01企業公告范圍有哪些
2020-11-17法定贍養人
2021-02-19股權出質可以辦理股東變更嗎
2021-03-19臨時用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20學生在學校感染肺結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5怎樣才能守法跳槽
2020-11-26接受勞務方可以追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外企存在勞務派遣關系是否合法
2021-01-07婚嫁保險有什么用
2021-02-15為非直系親屬投保不理賠怎么辦
2021-02-28沒有準駕證肇事保險公司給理賠嗎
2021-03-26交通理賠律師要多少錢
2021-03-07財產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2-22關于保險受益人的順序
2021-02-0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特點有哪些
2021-02-28土地出讓合同沒有時間合同有效嗎
2020-12-16租的土地挖的魚塘被征收,補償款歸誰
2021-02-13拆遷補償款提存的程序
2021-03-20農村宅基地過戶后遇到拆遷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