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同履行中,合同的一方或者雙方甚至多方都可能出現違約的情形。違約責任主要就是指的合同當事人的一方不完全或者不履行合同上的義務,從而需要承擔的民事責任。那么關于違約責任的承擔原則是什么?下面,就由律霸小編為大家帶來關于違約責任的承擔原則的內容。
一、過錯責任
過錯責任,是指由于當事人主觀上的故意或者過失而引起的違約責任。在發生違約事實的情況下,只有當事人有過錯,才能承擔違約責任,否則,將不承擔違約責任。過錯責任原則包含下列兩個方面的內容:①違約責任由有過錯的當事人承擔。一方合同當事人有過錯的,由該方自己承擔;雙方都有過錯的,由雙方分別承擔。例如,在來料加工合同中,定作人提供的材料質量不合要求,要承擔違約責任。承攬人本應按合同規定對來料先行檢驗合格后,方可加工成品。但是,承攬人沒有對定作人提供的來料進行檢驗,而直接把不合格的原料制成質量次的成品。在這種情況下,承攬人也要承擔違約責任。②無過錯的違約行為,可依法減免責任(如不可抗力造成的違約)。
二、無過錯責任
這一原則是指凡違反合同的行為,除了免責的外,都必須追究違約方的違約責任。任何一方合同當事人,不管是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還是公民個人,只要因過錯違約,均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追究其違約責任。在法律面前,在合同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三、賠償實際損失
所謂實際損失,是指違約方因自己的違約行為而在事實上給對方造成的經濟損失。一般情況下,實際損失,包括財物的減少、損壞、滅失和其他損失及支出的必要費用,還包括可得利益的損失。當因違約方的違約行為造成對方經濟損失時,違約方應當向對方承擔賠償責任。
四、全面履行
這里所說的全面履行,是指違約方承擔經濟責任(如支付違約金或者賠償金等)后仍應按合同要求全面履行。也就是說,違約方承擔了經濟責任后并不能代替合同的履行,不能自然免除合同的法律約束力,不能免除過錯方繼續履行合同的責任。只要受害方要求繼續履行合同,除了法律另有規定外,違約方又有能力履行,違約方就必須繼續履行未完成的合同義務。
綜上可知,違約責任的承擔原則有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賠償實際損失以及全面履行這四個原則。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其他的法律問題,您可以在律霸的法律知識欄目上進行查詢。
合同違約責任和侵權的區別是什么?
一般合同違約責任怎么寫
合同違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欠錢被仲裁了怎么辦
2021-03-07告別人到法院要花錢嗎
2020-12-22贈與合同受贈人后期簽字可以嗎
2021-02-08房屋裝修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17購買人壽保險后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6《保險法》施行前保險合同發生糾紛適用當時法律規定
2020-11-26車禍理賠和法院判決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1交通事故認定書可以作為保險理賠的依據嗎
2020-11-29對保險經紀人的禁止行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0住房責任保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14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概念
2021-03-24保險合同是指什么
2021-01-20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
2020-11-15企業合同遇到拆遷終止有拆遷補償嗎
2021-02-22安置補償協議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06公攤面積算不算房屋的拆遷面積
2020-12-16拆遷補償是按照人口數還是房屋面積進行補償
2021-02-17被拆遷房屋的同住人如何認定
2021-03-06買自建房沒有買宅基地以后拆遷怎么分
2021-02-17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簽訂以后,拆遷當事人可以拒絕履行嗎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