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能還錢被各種罵屬于是名譽侵權嗎
沒能還錢被各種罵屬于是名譽侵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7條規定:“是否構成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應當根據受害人確有名譽被損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
因此,在具體認定行為人是否侵害他人名譽權時,應從以下四方面來確定:行為人主觀有過錯。主觀有過錯是指行為人對于他人名譽權受侵害的事實主觀上存在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以媒體新聞報道侵害他人名譽權案件為例,如果加害人的主觀心態為故意,我們可以輕易認定,但如果僅僅表現為對所報道的事實調查或審查不嚴導致報道失實,其主觀心態應如何認定?筆者認為,新聞媒體作為我國的社會監督主體,應當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由報道權,而不應過分要求新聞媒體報道準確無誤。因為基于我國國情,輿論監督在社會生活中一直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方面。因此,我們應當鼓勵并支持新聞媒體繼續有效地發揮輿論監督作用。行為人行為違法。對于該構成要件中的“法”,最高人民法院未作明確解釋,但是,筆者認為,按照慣例,此處的“法”應作限制解釋,僅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規。對于部門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雖然可以約束行為人,但是違反這些規定,受害人并不得據此要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此種情況下,唯一可以救濟的途徑是向有關行政主管機關申訴控告,要求主管機關對行為人做出處理。存在損害后果。由于名譽權本身具有特殊性,因而名譽權的損害后果與一般侵權后果的表現有所不同,前者較為隱蔽,且舉證比較困難。如公民因加害人行為導致社會和他人對其品德評價降低;法人因加害人行為導致商譽下降、磋商中的合同被終止等。我國還沒有明文規定名譽權損害后果的具體表現形式,而涉訴的名譽權案件也一直由法官自由裁量,對于是否存在損害后果及后果嚴重性,沒有法定和統一的衡量尺度,這也是完善名譽權保護制度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損害后果與違法行為之間有因果聯系。因果聯系一般表現為直接和間接兩種,筆者認為,侵害名譽權的構成必須是違法行為直接導致了損害后果,如果確定違法行為與間接損害后果之間有因果聯系,必然導致權利濫用,這也與名譽權保護制度的初衷相違背。
根據以上內容的相關的回答可以得出,如果沒有還錢就被各種辱罵,這種情況應當會構成名譽侵權,名譽侵權對受害者的生活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在法院起訴的話可以要求對方停止侵害,賠禮道歉,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咨詢可以致電律霸網在線律師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借條和欠條哪個更具有法律效力
2021-03-24單位不簽勞動合同有什么法律責任
2021-01-05雙方自愿協議具備法律效力嗎
2020-12-10企業征地流程有哪些
2021-03-20勞資糾紛有什么特點
2021-01-18怎樣有效變更涉外離婚撫養權
2020-12-16車輛撞人之后怎么處理
2020-12-12酒駕撞死人怎么判
2021-03-13同居關系子女撫養糾紛起訴狀怎么寫
2020-11-11交通事故訴訟時效起算時間
2021-01-11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模板是什么
2021-01-03法院立案需要戶籍證明嗎
2021-01-14什么是哺乳期?女職工在哺乳期享受哪些特殊勞動保護?
2021-02-20工傷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1-01-26經營范圍相同就是違反競業限制嗎
2021-03-04手寫無勞動關系模板是怎樣的,手寫是否有效
2021-03-03內部調崗申請
2021-02-17人壽保險的投保對象是什么,買人壽保險時應注意什么
2021-01-26保險公司車險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03保險合同能變更嗎 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