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時效有什么限制規定嗎?
時效具有強制性,任何時效都由法律、法規強制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對時效的延長、縮短、放棄等約定都是無效的。
如果欠條上并沒約定還款期限,根據合同法第62條第四項的規定,如果合同中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準備時間。所以你有權隨時要求對方還款,但自你要求對方還款,而對方不還款的時候起,你此時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自這個時間起開始計算二年的訴訟時效。如果你方一直沒有向對方主張過權利(即索要過欠款)的話,那么最長的受法律保護時間為二十年。
指企業向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單位借入的資金,包括信用貸款、抵押貸款和信托貸款等。借款也可以指某人向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借入的資金,包括信用貸款、抵押貸款和信托貸款等。
新型的互聯網“P2P”模式,即以互聯網作為平臺,撮合借款人(peer)和個人投資者(peer)交易,投資者看好項目,把錢借給需要的人。互聯網P2P模式的優點是“快速、高效、不受地域限制”等等,近年來移動互聯網、微信的“閃電借款”模式已經逐漸深入人心,移動互聯網有著更高效便捷的屬性,為傳統借款帶來新的運營模式。
借條的最長時效是多少?
最長訴訟時效。最長訴訟時效為二十年。
我國《民法典》(2021.1.1生效)第188條第2款,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例廢止。
《民法典》生效前,《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根據這一規定,最長的訴訟時效的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效最長也是二十年,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借款是具有相應的時效的,對借款進行保護的時效一般為二十年,如果超過二十年的情況一般是會對借條或者是借款合同具有相應的損害的。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糖尿病會被辭退嗎
2021-03-12緩刑量刑標準
2020-11-27四級醫療事故分級標準
2020-11-14外貿企業收到出口退稅款是否納稅
2020-12-06股東直接訴訟是怎樣的
2020-12-09專利費用繳納的方式有哪些
2021-02-10商標授權和品牌授權是否一樣
2020-12-10實現留置權后需抵扣費用嗎
2021-01-04一審法院違反級別管轄審理是否有效
2021-02-21異地審理需要怎么申請
2021-03-18二審發回重審需要另行組成合議庭嗎
2020-11-10交通事故處理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4辭退也要簽字嗎
2021-03-15用人單位能否隨意調崗
2021-02-01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如何確定?
2020-12-14免除車上人員責任險的事項
2020-11-21被保險人的直接解除權行使條件有哪些
2021-02-27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
2021-03-15保險公司如何履行明確說明義務
2020-11-30假冒公司名義騙保險能定罪嗎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