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當得利的民法總則規定是怎樣的
我國民事立法關于不當得利有三個條文,《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民法通則》第92條:“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蹲罡呷嗣穹ㄔ宏P予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31條規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后,應當予以收繳?!?/p>
二、不當得利的特征
具體特征根據有三:
①雙方當事人必須一方為受益人,他方為受害人。
②受益人取得利益與受害人遭受損害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
③受益人取得利益沒有合法根據。即:既沒有法律上、也沒有合同上的根據,或曾有合法根據,但后來喪失了這一合法根據。
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沒有合法根據或得知合法根據已經喪失后,有義務將已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害人。
三、不當得利的返還方式
①原物返還,即當原物尚存時,應返還原物。
②作價返還,即如果原物已不存在,則可作價償還。
關于價額的計算方法,通說認為,當受益人所受利益為勞務時,其價額為勞務的通常報酬;當原物因附合而喪失所有權時,應以因附合對于受益人所生的利益即物的升值為標準;當原物因他人侵權而滅失時,應以受益人所得賠償額為限;當原物被消耗時,應以消耗時的市場價格為準。
財產受損失的叫受害人,是不當得利之債的債權人,享有請求受益人返還不當利益的債權。不當得利是引起債權債務關系發生的一種法律事實,因其引起此債完全是基于法律的規定,而不是基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所以不當得利作為債的發生根據之一只能是事件而不是民事法律行為。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與不當得利相關的資料。綜上,不當得利由兩方當事人構成,受有利益一方當事人和遭受損失一方當事人。根據法規定不當得利的事實發生后,受有利益一方應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給受損失的人。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拆遷協議可以寫幾個人名字
2021-02-17適用保護女方需要注意什么
2020-11-29照相館的照片屬于隱私嗎
2021-02-11什么是自由價格機制
2021-03-16雇傭關系無底薪可以嗎
2021-02-21集體土地的租賃期限是多久
2021-01-01競業禁止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08主張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有時效嗎
2021-03-04工程勞務分包合同是否有效
2020-11-29員工不勝任現職務可隨意調崗嗎
2020-12-22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有哪些不同之處
2020-12-29不能投保貨物運輸保險的物品
2021-03-26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0海洋運輸貨物保險的險別分類有哪些
2020-12-01保險提醒、說明義務嚴格,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履行標準是什么
2021-02-10酒后駕車造成他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13保險合同中自動墊費條款的效力
2021-02-08交通肇事后逃逸惹糾紛保險公司是否可因逃逸拒賠
2020-11-16車出車禍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對投保人不如實申報被保險人年齡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