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得利的條款有哪些
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九十二條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第一百三十一條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后,應當予以收繳。
不當得利指沒有合法根據,或事后喪失了合法根據而被確認為是因致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利益,應負返還的義務。如售貨時多收貨款,拾得遺失物據為己有等。
在此行為之中,取得利益的人稱受益人,遭受損害的人稱受害人。受益人與受害人之間因此形成債的關系,受益人為債務人,受害人為債權人。
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
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是司法實務可供司法判案的依據,具有一重要的實踐價值,也是不當得利制度走向完善的標志。在我國大多數學者主張四個要件說,少數學者主張三個要件說。所謂三件說是不當得利須一受有一利益,致他方受到損失,無法律上的原因,而四件說是:一方受有利益,致他方受到損失,受有利益與受損害之間須有因果聯系;無法律上的原因。筆者認為,四要件要細化,易于撐握與控制,能更好地調整不當得利的內部關系,并使不當得利獲得嚴格限制,真正起到以制度代替衡平,防止泛化與濫用的作用。
(一)一方獲得利益
一方獲得利益是不當得利構成要件之一。一方獲得利益是指因為產生一定的法律事實結果,使得當事人財產的增加或利益上的積累財產、權利都屬于利益的范圍,但除精神利益外。一方獲得利益包括利益的積極增加和利益的消極增加。利益的積極增加:例如當事人財產,權利的增強,財產,權利的消滅等情形。利益的消極增加,即當事人的利益本應該減少而并沒有減少所獲得利益的情形,例如費用等。如果不具備獲得不當利益的構成要件,如一方當事僅使他人的財產受到損害,但自已沒有從中獲得利益,則會產生損害賠償責任而不是不當得利返還的責任。
(二)他方利益受損
他方利益受到損失:是指因有一定事實而使得財產總額減少。如果僅僅一方獲得利益,而未造成他人的損失,不構成不當得利。例如,拾得乙拋棄的沙發,所謂損失不只是減少他人既存之財產,他人可獲得增加而未增加的利益。例如:甲租房給乙,乙沒有授權而轉租給其他人,造成房東甲的損失。一方獲得利益與他方受到損失是否為并存的要件,有不同的看法。史尚寬先生認為,雖然受有利益,而來致他人受到損害的,不構成不當得利。德國民法典第812條第一款規定:“無法律上的原因,因他人給付或以其他方式由他人負擔費用而取得利益的人,對他人負有返還義務。”這條也說明了必須要有一方受到損失。我國民法則以“造成他人損失的”表達此意。
(三)一方獲得利益與他方利益受損之間有因果關系
一方獲得利益與他方利益受損之間有因果關系,是指受到損失是由獲得利益的人造成的后果。受損失人的損失與受益人的受益范圍不必相同,它只影響義務人返還義務的范圍,其形態不必相同。例如甲把乙的古董賣給丙,甲所得是古董的錢,而物的所有人乙喪失了對該物所有權,也不會影響不當得利成立。
(四)獲得利益及利益受損均無法律根據
盡管各個國家對不當得利的實體法律規定有所不一樣,但實質上都強調利益取得的不當性,取得利益“沒有法律的原因”沒有法律上的原因,各國表述不一,如羅馬法稱之為無原因,瑞士法稱之為無適法原因等。在我國民法稱為“沒有合法根據”與無法律上的原因,在解釋上意義相同,是不當得利構成的核心要件。無法律上的原因既可以是自始無原因,也可以是事后無原因。例如無權人有償處分他人財物而受益的是自始無原因,合同履行了給付,該合同后被確認無效的是事后無原因。
上述就是小編對“不當得利的條款”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法律通則的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賠償如何算住院伙食補助費的
2021-02-28農村征地補償是怎么樣的
2021-02-10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2021-03-05立約定金與主合同定金不同違法
2020-12-04房屋預告登記是否可以延期
2020-11-12批捕令下來能探視嗎
2020-12-08產假期間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0-11-30工傷中侵權人應當怎樣賠償.
2020-11-22民法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0-11-17居民申請保障性住房條件有哪些
2021-01-30股份公司章程工商局版本是怎么樣的
2020-11-25競業限制糾紛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0-11-28勞務外包和正式工待遇有差別嗎
2020-11-09保險公司對被保險人及承運人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2-10保險合同當事人解決合同爭議的方式有哪些
2021-01-29個體工商財產保險家具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1-03-07《保險法》司法解釋(一)
2020-12-16保險到底避不避債之解讀浙高法執[2015]8號
2021-01-30土地承包合同怎么寫,簽訂土地承包合同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1-06雙方對于拆遷補償問題無法協商的如何處理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