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
1、讓與人與受讓人之間
基于善意取得制度的適用,受讓人取得讓與人轉讓的交易財產的所有權。讓與人和受讓人應履行所有權轉移的權利和義務,受讓人應支付價款,讓與人應協助將交易財產的所有權移轉于受讓人。讓與人不得再依自己無處分權或依所有權人追索或索賠,而請求受讓人返還財產。
讓與人與受讓人基于法律行為而產生債權債務關系,受讓人因善意而取得讓與人移轉其占有的動產所有權,而受讓人應向讓與人支付動產之價金,如受讓人不按法律行為支付價金
2、原所有權人與受讓人之間
在善意取得情況下,原權利人與受讓人之間將發生一種物權變動,即因為受讓人出于善意將即時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而原權利人的所有權將因此發生消滅。
善意取得是所有權取得的一種方式。原權利人不得向善意的受讓人主張返還原物,也就是說,如果原權利人向受讓人提出返還原物,則受讓人可以基于善意取得而進行有效的抗辯。
3、原所有權人與讓與人之間
由于原權利人因善意取得使其標的物的所有權發生消滅,而又不能請求受讓人返還財產,法律上對原權利人提供了一種債權上的救濟,即權利人可以基于債權上的請求權要求讓與人承擔合同責任、侵權責任或不當得利的返還責任。具體來說:
第一,合同責任。如果原權利人與讓與人之間事先存在著租賃、保管等合同關系,而讓與人擅自處分原權利人的財產,則原權利人可以以違約為由,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二,侵權責任。讓與人對原權利人的標的物不享有處分權,而仍然將該標的物轉讓給他人,在此情況下,將構成對原權利人財產所有權的侵害,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三,不當得利返還責任。如果讓與人與第三人之間發生的是一種有償的合同關系,讓與人做出的是一種有償的處分行為,并因此而獲得一定的利益,則原權利人有權請求讓與人返還不當得利。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在善意取得制度中,第三人可以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但是無權處分權人是需要對所有權人的損失予以賠償的。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賠償申請表
2021-01-07成立子公司屬于企業分立嗎
2021-03-11商標侵權賠償標準包括哪些
2020-12-28老人需要有監護人嗎
2021-03-22怎樣舉證夫妻分居兩年
2021-01-10隨意提管轄異議可能會被罰款嗎
2021-03-16和公司簽勞動合同時收取保證金合法嗎
2021-01-08無效擔保合同如何賠償呢
2021-02-07辦理抵押需要扣留房產證嗎
2021-01-14主張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有時效嗎
2021-03-04怎么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29還貸保證保險合同的訴權之爭
2021-01-16保險公司能否因肇事逃逸免責
2021-01-06處理賠償糾紛要交什么材料
2020-11-23保險公司變更事項必須經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準嗎
2020-11-14集體林地林權流轉如何辦理,有哪些相關手續
2021-01-30單位福利房遇到拆遷,職工可以獲得拆遷補償嘛?
2021-01-06城中村拆遷可以要求原地回遷嗎
2021-01-18征地拆遷中,航拍圖有時間截點嗎
2020-12-31小產權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3-08